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山東教育者手記”,為山東大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那些觸動到你的瞬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山東教育者手記”,為山東大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那些觸動到你的瞬間。(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沂南縣辛集鎮中心小學教師 李琳
大學畢業駐守農村25年,行走在鄉村阡陌,風雨無阻;扎根于三尺講臺,心懷學生,熱愛教育。我叫李琳,是沂南縣辛集鎮中心小學一名教師,一位將青春獻給鄉村教育事業的普通教師。
2000年,我從師專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投身農村教育事業。“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二十五年間,我像一塊堅實的磚,被搬到每一個最需要我的地方,幾乎鎮里所有的聯小都留下了我的足跡。這些聯小大多地處偏遠,教學條件艱苦,但我從不抱怨。每到一所學校,我都迅速融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2002年9月在庫溝中心小學,面對小學英語師資緊缺的情況,我主動承擔7個班的英語教學任務,同時輔導兩個班的早晚自習,所帶班級成績始終在全縣名列前茅。2007年在調入李屯聯小后,我承擔著學校德育、少先隊工作,并兼任微機室管理員、綜合實踐活動室管理員、科技活動室管理員等工作。2015年10月,我響應鎮政府安排,交流到離家二十多里的埠后聯小。在任埠后聯小校長的五年里,我完善學校相關制度,使學校的管理規范化、制度化,順利通過了教育均衡發展和“沂南縣優秀圖書室”的驗收。
憑著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我也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支持,我相繼被任為聯小主任、聯小校長等。角色的轉變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我始終保持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情。我積極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我關心教師的成長,組織教學研討活動,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在我的帶領下,原本落后的聯小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我本人也多次獲得市、縣優秀教學獎,并多次被評為沂南縣優秀少先隊工作者,沂南縣優秀班主任,沂南縣師德先進個人等。
也許是命運的考驗,2014年5月,因意外造成右手掌骨折。我當時擔任六年級畢業班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學,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業進度,我打著石膏,吊著胳膊,堅持為學生繼續上課,孩子們在畢業測試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025年3月,意外再次降臨,由于交通事故,我的右腳足舟骨骨折,醫生再三叮囑,需要靜心休養,腳部才有可能完全恢復。然而我心中始終牽掛著學生們學習,我深知若長時間離開講臺,學生們的學習節奏會被打亂;一位位學生家長電話里的關心,電話里孩子們一句句“老師,我想你了”“老師,你什么時候回來”更讓我難以釋懷。于是,在傷勢還遠未痊愈的情況下,我毅然選擇重返課堂。盡管在班里上課時間久了,受傷的腳會發脹,發麻,但我毫無怨言。
從教二十五年來,我不敢有所懈怠,因為我是一名農村長大的孩子,看著這些孩子,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我深知農村孩子的求學不易,我不能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老師,我對自己最簡單的要求是盡心盡力,不管能取得多大的成績,首先要能不愧對自己的初心。從青絲到白發,改變了容顏,卻從未改變我對教育事業的初心。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鄉村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種子,我用堅守與奉獻,照亮了無數農村孩子的求學之路。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在鄉村教育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用愛與責任書寫更加燦爛的教育人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