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共享平臺應該是以公益性為主,應該為國家的科研事業提供更多的匡助,但是現在知識型共享平臺,卻依賴著長時間的積累逐漸形成壟斷地位,變成盈利的工具。
知識共享平臺應該是以公益性為主,應該為國家的科研事業提供更多的幫助,但是現在知識型共享平臺,卻依靠著長時間的積累逐漸形成壟斷地位,變成盈利的工具。
筆者不知從何時開始,高校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論文都需要到知網進行查重,特別是研究生的論文查重以后,還會被知網直接收錄,成為其內容的一部分。高校教師發表在學術期刊的論文,同樣也會被知網收錄。
畢業論文到知網進行查重,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官方證明。只有在知網查重的文章,重復率較低,才能夠得到學校的認可。這種現象是如何逐漸形成的?筆者覺得,有必要進行探究,當初這里面可能也會有各種利益關系。
另一個方面,知網為何能夠無償收取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還有高校學者發布的各種文章,也是我們需要弄清楚的問題。如果高校老師不較真,沒有進行投訴,知網根本就不會提供各種稿費或者是相應的補償。這些亂象,也是很值得我們的媒體跟進曝光。
知網被國家調查,三大“吸金”項目被曝光
當初我國最大的科學研究機構中科院,竟然都沒有額外的費用,能夠承擔得起知網的漲價費用,再次將知網拉進大家的視野,并且引來諸多大學生的吐槽,很多的大學因為承擔不起費用問題,最終都選擇停止使用知網。
知網對于知識類的論文都擁有壟斷性,很多的研究機構只認知網的查重結果,高校教師發表的論文也只能被知網收錄。根據媒體的報道,知網在學術界科研論文的占比,達到90%以上,在行業里面屬于“龍頭”地位,這就是能夠隨意漲價的重要原因。
對高校學者以及諸多大學生的質疑,知網方面的態度一直都很傲慢,根本沒有做出任何改變。即使有高校的學者起訴知網,最終獲得法院的支持,知網也會把這些學者的論文下架。
經過高校學者以及諸多網友的共同努力,國家終于啟動對知網的反壟斷調查程序。大家都希望能夠真正進行深入調查,特別是知網的定價體系,還有隨意漲價的行為都要進行處理。
知網可以說是一個服務性的知識平臺,本身的運營成本非常低,只有所謂的平臺維護費以及各種人員成本支出,其收納的論文根本無需支付費用。因此,知網的利潤率非常高。
雖然筆者不知道其財務狀況,但是如果我們知道知網的三個吸金項目,或許大家就能夠明白知網就是一個“躺賺”的企業。
第一個項目是畢業論文查重收費。這是知網每年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利潤非常可觀。比如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1076萬,按照每位畢業生平均100元的查重費用來看,這些收入能夠達到10.76億元。
本科學生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到知網查重一次可能是50元。但是研究生階段,查重一次可能就要200元。很多研究生都需要多次查重,在查重方面的支出,就能夠高達千元。
因此,很多大學生都感到憤怒。還沒有畢業的大學生,根本就沒有收入,就要支付這些高昂的費用,所以大學生對知網并沒有好感。
第二個項目就是下載論文需要付費。知網對于各種期刊的文章以及研究生的論文都有收錄。如果大學生或者高校的學者想要閱讀這些論文,或者進行相應的下載,都需要額外支付相關的費用。這點也是很搞笑的事情,因為當初知網收錄這些文章時,基本都沒有給錢。
除了研究生以及高校的學者以外,醫生需要發表論文,各類企業晉升同樣要發表論文。這些人員沒有導師的幫助,經常要參考各種文獻。知網的一篇文獻可能需要收費5-8元。
第三個項目收取高校的服務費。大學生以及老師進行查重,自己要額外支付費用。其實,高校方面同樣需要給知網支付大量的服務費,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中科院就是如此。很多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進行查重,自己支付的費用較低,主要是學校已經購買知網的服務,所以能夠相對便宜。
我國有大量的高校,每年支付給知網的費用都會高達千萬元。我國有3000多所高校,還有不計其數的研究所以及科研單位,這些每年支付的費用,也是一筆難以估量的收入。
國家應該構建公益性的知識平臺
如果知網只是收取較低的費用,大家或許還能夠接受。但是根據媒體調查的數據發現,師往竟然還經常漲價,很多時候漲價的幅度都超過10%,所以中科院才覺得難以承受。
當初知網是得到國家的重點扶持,才逐漸發展成為如今這樣大的規模,主要是為了方便學生以及教師進行學術研究,并沒有想過盈利性的問題。如今發展成這樣,確實需要進行反思。
希望我們的國家以及高校能夠共同組建一個更加合理的平臺,能夠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建設一個公益性的知識分享平臺。這樣我們的大學生以及學者才能夠專心做好自己的研究。
各位網友,你們是否到知網進行過查重?你覺得知網收取的費用高嗎?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