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以周恩來同志(字翔宇)的崇高精神風范為引領,創新打造“翔宇課堂”賦能大思政課建設。學校本著開門辦思政課的育人理念,廣泛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大師資+大平臺+大課...
近年來,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以周恩來同志(字翔宇)的崇高精神風范為引領,創新打造“翔宇課堂”賦能大思政課建設。學校本著開門辦思政課的育人理念,廣泛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大師資+大平臺+大課堂”育人體系,拓展思政教育空間,有效增強育人實效。
組建高水平師資隊伍,創新育人路徑
自6年前與淮安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以來,該學校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打造“翔宇課堂”,構建了“專職教師主導+多元協同育人”的創新機制。該機制以校內專任教師為骨干,聯動校內外黨政領導、理論專家、工匠勞模、杰出校友等十類育人主體,形成“理論+實踐”雙引擎驅動的協同育人模式。近年來,該團隊已開展思政專題報告數十場、“雙擎交互”實踐課堂近百場。從黨委書記的“新生第一課”,到校長的“畢業思政課”,形成貫穿學生成長全程的思政引領體系;地方黨政干部與社科理論專家開設講座,拓展學生思政視野;兄弟院校思政名師圍繞社會熱點釋疑解惑,夯實學生信仰根基;杰出校友企業家返校座談,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堅定“創新、創業、創造”的信念。
構建跨域協同平臺,凝聚育人合力
學校先后聯合淮安市委黨史工辦、市政協文化文史委、市文明辦、市開發區法院、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童年讀書處等多家單位,通過挖掘淮安紅色資源和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共同打造“習語淮揚”理論宣講這一大平臺。“習語淮揚”團隊結合校內外特色,組建了“周恩來崇高精神風范”“淮安革命人物故事”“舌尖上的安全”“中醫藥文化”“‘四個自信’我來說”等9支宣講小分隊。小分隊面向校內師生、社會群眾常態化開展宣講達30多場次。在校內,多次面向學生社團、宿舍區、發展對象培訓等不同的區域進行宣講;成功承辦了省委宣傳部等部門主辦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專場。在校外,小分隊多次走進社區、鄉村、企業等基層單位,形式多樣地開展宣講活動,線上線下聽眾累計達數萬人?!傲曊Z淮揚”已成為淮安大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力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開展“行走的翔宇課堂”,拓展育人空間
該學校以“行走的翔宇課堂”為載體,構建沉浸式思政課教學模式,強化實境教育感染力。在校內,組織學生走進校史館開展現場教學,將校史融入“四史”教育;走進食品藥品科技文化館,開展食藥安全思政課,培育大國工匠精神;在“恩來清廉園”重走清廉足跡,開展廉潔宣誓實踐,筑牢拒腐防變意識;開展校園“微長征”,感受信仰力量,傳承奮斗精神;在模擬法庭開展法治情景劇,感悟憲法精神。在校外,組織學生走進周恩來紀念館,在偉人雕像前敬獻花籃;瞻仰周恩來童年讀書處,研學偉人成長歷程;走進劉老莊連紀念園,重溫八十二烈士英勇事跡;在新四軍黃花塘紀念館集體高歌《唱支山歌給黨聽》,激揚青春志向;赴淮安黨史陳列館聆聽英烈故事,感悟信仰力量。一場場實境課堂引導學生向偉人楷模對標、向革命先輩看齊,夯實思想根基,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
深化“云上翔宇”網絡思政,延伸育人維度
該學校依托新媒體平臺,打造云上“翔宇課堂”,構建“三維聯動”網絡思政育人體系:一是課程建設,優化“互聯網+思政教育”模式,開發“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校級在線精品課程并入選省級“一平臺兩系統”在線課程資源;二是資源開發,攝制《六個杰出楷模周恩來》《周恩來青少年故事》《星火映江淮,云上憶英魂》《黨的精神譜系》等系列微視頻,強化紅色文化數字傳播;三是矩陣運營,通過馬克思主義學院微信公眾號“云上翔宇”、微信群、QQ群及在線課程平臺構建立體化學習矩陣,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該平臺運行一年多來,累計發布作品200多部,總點擊量突破4萬次,形成“指尖上的思政課堂”品牌效應。
賡續紅色精神血脈,豐富育人內容
依托淮安作為周恩來家鄉、革命老區和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獨特優勢,“翔宇課堂”創造性地將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融入“大思政課”,夯實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思想基礎。學校組織編寫了《周恩來精神教育讀本》《淮安紅色革命史》《淮安歷史名人故事》3本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出版了《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概論》等著作。圍繞當代社會熱點問題,還開發了跨學科課程,拓展了思政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基于這些教材和課程資源,學校先后開發并開設了系列思政選修課程,如“走近周恩來”“探尋淮安紅色足跡”“讀懂淮安”和“習近平治國理政面面觀”等,大力充實和拓展思政課程體系,通過深度挖掘地方紅色基因和傳統文化資源,強化學生思想認同和價值引領。同時,學校成立“淮揚文化研究所”,加入“周恩來鄧穎超研究會”,積極研究地方文化,形成學術成果30余項,并在教學中融入這些研究成果,以實現地方特色資源與思政教育的有效銜接。
來源:《新華日報》 2025年05月23日 第9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