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禹愛華初夏時節,湖南理工學院的一場特殊的黨員教育活動在長江邊舉行。實地踏訪華龍碼頭整治前后變化,觀看生態環境保護展覽,暢談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解……半天的時間里,湖南...
光明日報記者 禹愛華
初夏時節,湖南理工學院的一場特殊的黨員教育活動在長江邊舉行。
實地踏訪華龍碼頭整治前后變化,觀看生態環境保護展覽,暢談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解……半天的時間里,湖南理工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仇婉怡感觸很多:“畢業后,我將成為一名教師,我會繼續帶領我的學生,做環境保護的踐行者。”
“畢業前‘最后一堂課’放在長江邊,就是讓學生再次感受生態環境之變,牢記生態文明理念,厚植對綠色發展的認知。”作為活動組織者,湖南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魯濤介紹,該校科學建構教學體系,構建“理論教學—實踐體驗—社會服務”相結合的生態文明育人鏈條,全方位推動生態文明理念融入育人環節。
作為長江之濱、洞庭湖畔的高校,湖南理工學院深入挖掘綠色資源育人價值,將長江岸線修復、洞庭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鮮活案例融入思政課程,與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等共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赴生態修復示范區研學,引導學生結合專業學習,參與濕地監測、生物多樣性調查、岸線生態修復等實操性任務,把教學從課堂延伸至蘆葦灘涂、碼頭堤岸,構建“生態+思政課”“生態+實踐”教育模式。
“學校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同步推進,積極推動生態文明發展理念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湖南理工學院黨委書記張國云說。
《光明日報》(2025年05月23日 08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