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育家》節目通過沉浸式戲劇場景再現教育家精神,聚焦教育家們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鼓勵和引導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傳承和發揚“教育家精神”。節目中,演員岳旸帶領觀眾回顧陶行知先生在育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對于學生成長、教育發展和民族未來有著重要影響。為弘揚教育家精神,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聯合制作,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公益支持的系列節目《大教育家》上線播出。節目創新打造沉浸式戲劇場景,還原一場場激情演講,熱血再現張伯苓、蔡元培、陶行知、蔣南翔、于漪、顧明遠六位教育界開拓者的光輝時刻。每集節目最后,還將對當代教育名家、校長、教師代表等新時代教育工作者以及師范生進行訪談,致敬大教育家,傳承與發揚“教育家精神”。
今天,讓我們一同感悟陶行知先生的育人智慧,回顧他為中國教育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
13分鐘完整版視頻
他的教育理念,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育才學校設有音樂、舞蹈、文學、繪畫、自然、社會、戲劇等班組,艾青、賀綠汀、戴愛蓮、章泯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學校任教。他強調:“要讓學生從老百姓中來,學成以后再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們所學得的東西貢獻給老百姓,為老百姓造福利?!?/p>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創辦一所學校談何容易,育才學校對學生不收學費和生活費,因而學校經常面臨資金短缺的情況。陶行知將教師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師者之心,為中國教育探尋新路,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貢獻給了中國平民教育。
在本期節目中,演員岳旸帶領我們回到1939年7月20日,重溫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學校開學典禮上的演講。“我們要引導學生們團起來做追求真理的小學生;團起來做自覺覺人的小先生;團起來做手腦雙揮的小工人;團起來做反抗侵略的小戰士。”
如今,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們繼承和發揚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精神,致力于營造一個開放、包容、創新的教育環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這里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實現自我的價值。重慶市育才中學校黨委書記劉雅林提出,學校弘揚和踐行“教育家精神”,引導教師以陶行知等教育家為榜樣,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路者和引路人,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等活動,把“教育家精神”外化為實際行動。
來源:微言教育
編輯:王筱
審核:崔婕 王素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