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教育廳在常州舉行“教育強省建設百校行”之“弘揚勞動精神 培育時代新人”集中采訪活動。常州是首批“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全國唯一的“勞動課程標準實驗區”,讓我們走進當地中小學...
近日,江蘇省教育廳在常州舉行“教育強省建設百校行”之“弘揚勞動精神 培育時代新人”集中采訪活動。常州是首批“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全國唯一的“勞動課程標準實驗區”,讓我們走進當地中小學,一起打開勞動教育的新方式。
小學:“動手”加“動腦” 體驗式勞動
“對折之前先翻折,最后再對折?!背V菔星G川小學一年級學生正在進行勞動教育特色班隊課,疊衣服、整理書包已成為學生必修課。
在新學期課表上,低年級學生每周有一課時的勞動課程,三至六年級為每周兩課時。勞動課程根據學生年齡段和新課標要求,涵蓋了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大類。常州市荊川小學校長曹月紅表示,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可以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跟他每天的生活密切相關,也是他必須要掌握的一種生活技能。這些日常化的勞動課程,跟孩子們貼得很近,每天都在實踐。”
常州市新北區三井實驗小學依托學校附近的常州市博物館資源,在中高年級開設了博物館勞動實踐課程。“我是小館長,我是代言人,我是講解員,我是策展人,通過不同的職業體驗,讓孩子們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背V菔行卤眳^三井實驗小學校長徐燕娟介紹,該課程以“悅納龍城 博廣多聞”為主題,讓學生充分體驗新時代服務性勞動。
初中:“做中學”加“學中研” 項目化勞動
2012年起,常州市市北實驗初中開啟勞動教育探索之旅。學校陸續建成菜耕香基地、木工教室、蘆花電視臺、烘焙教室等;開發出木工、烘焙等特色勞動技術課程;運用社區、高職院校等教學資源,將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知識學習、實踐操作、職業啟蒙結合,讓勞動教育為學生成長賦能。
與小學體驗式勞動不同,初中的勞動實踐課加強了研究成分。學校烘焙課堂除了教學生如何制作糕點,還要培養蛋糕工坊的店長,自負盈虧,產銷一條龍?!懊恳黄谧龆嗌俨牧?,需要進多少貨,同時制作多少份點心,點心定價又是多少,如何去銷售,這樣一連串的營銷過程,都要孩子來做,相關的設計和思考由團隊合作完成?!背V菔惺斜睂嶒灣跫壷袑W校長奉英介紹。
高中:“多學科參與”加“深層次探究” 創造性勞動
在常州市第一中學新校區,一塊位于操場背面的荒地,被學生“開發”成“亦元”智慧農場,高中生們搖身一變,成為了現代化“農夫”。來自高一強基班的項目團隊,搭建起一套可以模擬各地農作物生長的環境仿真系統。大棚里,通過設備可以調節溫度、濕度、光照度等參數,能夠提高農作物的口感和產量。
這片農場不但是學生參與農業勞動的場所,也是他們進行深層次探究的“實驗田”。農場出現諸如病蟲害、土壤肥力不足等問題,學生會將它們轉化為研究性學習情境,制定相應解決方案。常州市第一中學校長殷群表示,“這是未來對人才培養的一種要求,這種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我們勞動教育過程當中,能夠充分體現出來。”
從學校到基地 開展沉浸式勞動教育
在常州市武進區太湖灣教育大營地耕讀大學堂,金燦燦的稻田里,一群小學生正在忙著收割水稻。說起用鐮刀割水稻的技巧,他們可是頭頭是道。
早稻田、耕讀場、廚荷園、菜園社……在占地2000多畝的耕讀大學堂,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傳統農耕文化的方方面面。常州市武進區每所小學每個月都要安排半天時間,在這里開展沉浸式農業勞動體驗學習。教育大營地還建有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擁有23個實踐工坊,開設木工、烘焙、3D打印等17門課程,可以同時容納1400名學生。
常州市已建成98個勞動基地,包括工農業生產勞動、職業體驗探索、技術體驗應用等類型,全市中小學每學期都會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基地。其中,初高中學生要完成兩次、每次兩天的勞動實踐學習,截至2022年11月,已有12萬名中學生完成了基地勞動學習。
常州市政協副主席、常州市教育局局長完利梅表示,勞動教育課程不僅是傳授技能,更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一種精神品質,“如何讓孩子能夠認識勞動、學會勞動、尊重勞動,然后具備勞動的精神,并且在他們的身上能夠激發出科技創新的活力。我們也希望能夠探索出這樣一套樣本或者范式經驗,向全省和全國推廣?!?/p>
經過多年探索,常州創建了“五一協同”勞動教育實踐范式,以“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勞動經歷”為一個核心理念,開發一門“學校-基地-家庭”勞動大課程,凝練一種“做-研-創”勞動教學新樣態,研發一組素養導向評價體系,建立一套全方位保障支持系統。其中,支持系統要形成“行政、教研、基地、學校、家庭”五力聯動機制,率先啟動勞動教育地方立法。
據介紹,11月中旬,常州市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課程現場考察暨勞動教育立法調研會議舉行,江蘇省教育廳派出專家組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常州市勞動教育促進條例》已納入常州市人大常委會2023年度正式立法項目。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表示,“把課標落細落實,從課程的研制、師資隊伍和評價等多方面,推動勞動教育落地見效。尤其是常州作為先行先試,把勞動教育納入到地方立法,這樣一種探索非常有價值、有意義?!?/p>
來源:江蘇教育頻道
編輯:陳舒媛、王筱
審核:謝雨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