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很多家長常感慨的:不談學習,父(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孩子居家防疫上網課,家長又不得不和孩子談學習,如何談學習才能讓親子關系不至于陷入沖突的境地?
專家:江蘇省網上家長學校常務副校長 殷飛
孩子居家學習,家長沒時間陪伴孩子是客觀困難,可以通過創新各種機制得到緩解。但,對一些家長而言,如何與朝夕相處的孩子相看兩不厭,這是家庭生活的藝術,也是教育的藝術,更是溝通的藝術。
家庭生活中,親子溝通很容易產生矛盾,這其中有家長不懂溝通方法,恣意宣泄情緒,甚至不尊重孩子的原因,也受家庭教育的隨機性特征影響。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是融為一體的,它和學校教育的規范性、組織化不同,家長在生活中會根據情景,孩子的表現,甚至由著自己的心情隨機對孩子進行提醒、指導和要求。這讓孩子們感到被干擾、被指責、不被接受和尊重,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反抗的言行會增多,親子矛盾和沖突會增加。
指導家長們學會親子溝通的文章、講座和圖書很多,大多集中在多傾聽,少嘮叨,降低音量,不針鋒相對,就事論事,控制情緒等技術性建議。其實,親子溝通和其他領域的溝通不同,它在平等的基礎上還具有教育性,即通過溝通需要改變孩子的觀念意識,改善孩子的行為等。
這就是很多家長常感慨的:不談學習,父(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孩子居家防疫上網課,家長又不得不和孩子談學習,如何談學習才能讓親子關系不至于陷入沖突的境地?
一、名正言順,確定家長學習管理者的角色
親子溝通的第一道障礙是認知錯誤,即父母想管,孩子覺得這不是父母的事。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有人和你溝通不在他范圍內的事,你會覺得他多管閑事。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如果認為家長不應該管他的學習,無論家長會不會溝通,多么注意自己的措辭和溝通方式,孩子都會產生反感情緒。這就是很多家長感到困惑的原因所在:無論怎么說,多么小心翼翼,孩子都會反抗,最終要么不管,要么產生沖突。
《論語·子路》中,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因此,家長和孩子溝通學習問題的第一條原則就是要名正言順,即家長和孩子都要明確,居家學習過程中,家長承擔了教師的學習管理者角色,就像孩子進入學校,教師承擔了家長監護人的角色一般。
學校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幫助家長確定居家學習管理者的角色地位,如邀請家長參加在線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向家長提出相應的配合管理要求,如簽字,打卡等。作為家長也應該努力配合,遇到困難挑戰不是簡單抱怨學校,主動放棄孩子的學習管理,而是和教師溝通,爭取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扮演好孩子學習管理者這一角色。
二、正式溝通,讓親子互動維持一定的緊張度
家庭教育中親子溝通的隨機性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現為隨意性,家長張嘴就來,隨嘴一說,孩子順嘴反駁,隨情任性。緊接著,家長感到孩子不重視教導,不尊重父母,就會板起面孔,提高嗓門,聲色俱厲,孩子不是被嚇住就是情緒失控,一場親子沖突在所難免。
《論語·學而》中,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不夠莊重,就沒有威信。現代家庭中,我們反對上下級的不平等親子關系,但這被很多家長理解成了不需要規則和允許親子交往的隨意性,長期以往,親子間最起碼的交往禮儀都蕩然無存了,家長無論是良言還是惡語,都被孩子非理性地屏蔽了。
因此,居家學習中的親子溝通,家長要避免看到孩子就說,遇到問題就嘮叨,避免在孩子的任何狀態下都教導孩子:聽課時說,做作業時說,吃飯時說,一刻不停,喋喋不休。家長可以嘗試著和孩子進行正式溝通,讓溝通多一些儀式感。如邀請孩子留出半小時時間,晚飯后一家人坐定,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定下溝通規則(如一方說話,另一方要聽完再表達;意見相左,不可以隨意終止溝通,掉頭走人,要把想法說出來等),就居家學習的具體問題進行溝通。
一家人坐下來正式交流能夠讓親子互動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也讓所討論的問題得到一家人的重視,從而增加溝通的效果。
三、積極反饋,讓親子溝通坦誠、直接和真實
當然,親子溝通并不是不要注意溝通技術,而是不希望家人把溝通技術當成失去了真誠的技巧,失去了真誠的溝通技巧對雙方關系是最大的傷害,因為它真正破壞的是對孩子的信任和對平等關系的追求,讓對方感到被戲弄,被低估,被虛假的平等控制著相互的關系。
真正的親子關系平等不是建立在語言的技巧上,而是發生在真誠的內心交流中。親子在溝通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積極反饋他們對溝通的真實想法,如“剛才我們交流時你對爸媽的態度、眼神、語氣語調以及說辭有沒有什么想法或建議,有沒有感到爸媽的急躁、冒犯和不平等?”這是溝通中直言不諱且真誠的反饋,能夠有效地避免彼此對對方的誤讀、誤解和猜測。
動態高質量的親子溝通是新型平等親子關系的必修課,它是對“君臣父子”關系的超越,是和孩子一起學會“對話”,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在人類最小的“單位”——家庭中體驗并提升構建理想社會的基本能力。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