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10月23日,江蘇鹽城第一中學,這是我第二次站在省基本功大賽的舞臺上,2018年,我獲得江蘇省班主任基本功一等獎,2019年我又站在了江蘇省高中政治基本功大賽的舞臺上。連續兩年征戰省賽,所有的...
省基本功大賽系列報道8
2019年江蘇省基礎教育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落幕
南通30位選手獲一等獎,全省第一
基本功大賽高中政治獲獎選手說
南通大學附屬中學黃穎:
2019年的10月23日,江蘇鹽城第一中學,這是我第二次站在省基本功大賽的舞臺上,2018年,我獲得江蘇省班主任基本功一等獎,2019年我又站在了江蘇省高中政治基本功大賽的舞臺上。連續兩年征戰省賽,所有的艱辛壓在心頭,我問自己,比賽的原動力是什么?
在今天這樣一個價值多元、泥沙俱下的信息時代,即便學生不可能只聽來自老師的一種聲音,但是我可以給予我的學生什么,我又必須傳遞給我的學生什么?我是一名思政課教師,如果沒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如何幫助學生披沙揀金、去偽存真,如何堅守“我講的就是我信的,我信的就是我照著去做的”。一次比賽不會讓一個人一下子成長那么多;但是比賽絕對可以產生巨大的推動力,推動你去總結、反省;推動你去思考、研究。
站在省賽的現場,我深知,支撐到此刻的絕非我一個人的力量。首先,是南通這座城教育氛圍濃郁、名師輩出,滋養和引領了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其次,是我強大的南通大學附屬中學,提供了我專業成長和發展的平臺;第三,是我親愛的同事們,分擔了我教育教學工作,助力我在比賽中不斷前行;第四,是我可親的家人們,你們是我倍感壓力時的強心劑;但是,我最想感謝的,是我一波又一波的學生,我所有前行的動力都來源于他們。
手捧榮譽的時候,我想起于漪曾經說過:“我一直認為自己身上挑著千鈞重擔。因為一個肩膀挑著孩子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今天的教育質量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所以,什么叫上課?上課就是滴灌生命之魂。什么叫教課?教課就是用生命歌唱。”
讓于漪老師的話激蕩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心底,錘煉過硬本領,增強專業自信,用教育這樣一種舒緩的美,點亮孩子心中的明燈。
江蘇省南通中學于嚴青:
一次淬煉,幾重飛躍,獲得江蘇省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是我走上教師崗位四年來獲得的最好的肯定,從市區比武、大市比武、暑期選拔到省賽獲獎,每一次經歷都讓我的教學基本功有了顯著的提升,也讓我對自身政治教師職業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強的認同感。還記得每一個在市教研室集訓的日子,我們反復打磨每一次教學設計和模擬上課,一遍又一遍翻閱新課程標準和專業相關論文著作,為了讓自己演講出彩,我們每天搜集時政熱點,互相出題演講并進行點評……備賽的日子是辛苦的、艱難的,也是充實的、難忘的,正是在一次次的磨練中讓我真真實實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而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身邊幫助我的前輩們:難忘教研員陳曉鳳老師對我們的悉心陪伴和在專業上的耐心指導,難忘教學師父們為我們的教學設計出謀劃策,難忘每一位前來為我們進行培訓的專家學者,他們不僅讓我在比賽中有了堅強的后盾,也讓我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對自身職業有了更為清晰的規劃,感謝基本功大賽,感謝所有幫助和指導過我的人,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基本功大賽高中綜合實踐獲獎選手說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朱燴:
2017年8月,我來到通州高級中學,擔任一名高中語文教師,2019年4月,我走進了通州區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訓課堂,同年8月,有幸參加了南通市教科院組織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培訓。這兩次培訓,使我真正領略到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魅力,并促進我走進了江蘇省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本功大賽的現場,最終取得省一等獎第一名的成績。
時至今日,比賽和成績已經成為過去時,但這一路的收獲卻讓我更加堅定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索的信心。
“一個人也許可以走的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可以走的更遠。”在這場學習之旅中,有太多溫暖的人陪伴著我、激勵著我。
我永遠不會忘記通州區朱艷主任、周穎老師和曹樂旻老師從晚上5點到深夜11點一直幫我打磨說課稿,給我提建議。深秋的夜很冷,但她們卻只說:“沒事,你慢慢來,我們陪你。”每當備賽遇到瓶頸時,市教科院王曙華老師總能替我想到合適的方法,給我指引方向。
我也永遠不會忘記我的同事們在繁重的高三課務下主動幫我代課,幫我管理班級。還有我可愛的高三孩子們,他們在紙條上寫著:老師你放心出去比賽,我們會乖乖等你回來。
我也會記得家人在我身后溫暖的支持,給我提供安靜舒適的備賽環境,幫我緩解壓力。
是開始更是結束,我將用加倍的努力繼續前行。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