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海拔3816米的瓦里關山似乎不算特別巍峨。9年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在此建成,它是歐亞大陸內陸腹地唯一的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也被稱為“云頂的觀象臺...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青藏高原,海拔3816米的瓦里關山似乎不算特別巍峨。9年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在此建成,它是歐亞大陸內陸腹地唯一的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也被稱為“云頂的觀象臺”。
在這里,超過一半的工作人員畢業于南信大。他們頭頂云端、腳踏實地,一代代的南信大人,以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毅力,在瓦里關把脈地球、測量“體溫”,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氣象人的初心和信念。
6月份畢業后,他選擇來到“云頂觀象臺”
賈瑩珠今年6月剛剛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本科畢業,他選擇遠赴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追尋自己的“藍天夢”。
11月中旬的瓦里關山白雪皚皚,巍然挺立。這是賈瑩珠第三次去瓦里關山,還是和前兩次一樣,他買了可口的食物帶給山上值班的人員;還是一樣從西寧出發,去往共和縣龍羊峽鎮瓦里關山。大概到了半山腰,車子就無法繼續前進了。“徒步上山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忘了”,就這樣,賈瑩珠和同事們一路頂著凜冽的寒風,邁著沉重而堅實的步伐,歷時大約1小時30分鐘,才到達位于瓦里關山頂的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
“第一次聽說‘瓦里關曲線’是在高中的時候。大學時,我再一次從學長學姐們口中聽到了‘瓦里關’這個名字。”在他們的影響下,賈瑩珠再次認真查閱了相關資料,對瓦里關很是向往。大四時,他一邊主動留意有關青海省氣象局的招聘信息,今年7月16日正式入職了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的大氣本底監測崗位。
賈瑩珠說:“讓我真正下定決心去競爭這個崗位的原因,不僅僅是瓦里關山上獨特的風貌,更重要的是瓦里關氣象工作者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精神給我帶來了充沛的力量。”
據悉,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嚴格按照世界氣象組織有關大氣本底監測的規范和標準,在全球基準大氣本底條件下開展包括溫室氣體、臭氧、氣溶膠、太陽輻射、氣象和邊界層氣象、降水化學等多個方面的觀測,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唯一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大氣本底監測站,為研究、評價、預測大氣成份變化進而研究對氣候變化影響提供科學依據,其所獲取的特種資料和各項科研成果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代代南信大人駐守,還有人在這里過年
李明是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的一名觀測員。2010年,李明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大氣物理專業畢業。抱著“闖一闖”的心態,2014年6月,“一腔孤勇”的李明正式入職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主要負責監測工作。
2021年春節,輪到李明在站上值班。這也是他參加工作以來,第三次在瓦里關山過春節。“山上每次值班只有兩個人,一次換班要待10天。”根據以往經驗,李明在春節前夕提前購置了日用品和熟食。“為了不影響大氣本底觀測數據質量,山上一直禁止生火做飯,我們一般吃熟食,最常見的是速凍餃子還有泡面。”這次上山,李明還帶了家里炸的油餅,買了一副嶄新的春聯。“過年還是要有一點兒年味嘛!”
回想起那年的大年三十,李明將它概括為“一個人簡單的小幸福”。這一天,李明起了個大早,先到觀測場檢查了儀器設備,又回到業務平臺給氫氣發生器加好了去離子水,讀取氣溶膠采樣器數據并一一做好記錄。等到一切工作完成之后,李明簡單地準備了幾樣小菜,并撥通了遠方親人們的視頻,互相祝賀新年快樂。
任磊是南信大2018屆應用氣象學專業的畢業生。入職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以來,他在云端做過野外監測,也曾在西寧從事評估分析工作。“剛到瓦里關山的時候,我的高原反應特別嚴重。一般前三天都睡不著,過一段時間會漸漸好轉。”任磊說。
“偶爾產生自我懷疑和焦慮時,我就會默默告訴自己:少空想、多行動。”碰上大雪天氣,去路被封,任磊和同事不得不靠人力把物資背到山頂。“光是站在那,我感覺那風都能把我們一個個刮走。”不用誰站出來組織,大家會默默扛起物資,低著頭,深一腳、淺一腳,在雪上留下了一串串密密麻麻的腳印。
與校友間的相互支持構成了任磊在瓦里關記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他們在一起,共同喚醒了大家對母校的懷念和熱愛。人世間所有的美好都來自于相遇,感謝母校曾帶給我的充沛的學識、真摯的情誼、美好的回憶。”
“95”力量,做好地球“測溫人”
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今年9月,本底臺還被授予“兩彈一星”精神傳承基地稱號,一代代本底臺氣象科技工作者秉持“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在傳承弘揚紅色精神中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等偉大事業奉獻氣象力量。
現如今,95后新生代的加入,讓地球“測溫人”的隊伍越發壯大。“95后”觀測員時聞和楊昊都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21屆應用氣象學專業的畢業生。作為同班同學,兩人在2021年畢業時不約而同地報考了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或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正好位于我的家鄉——共和縣龍羊峽鎮。時聞也是青海本地人,很幸運我們一同成為了這里的一份子。”楊昊說。
初到山上,工作環境極為惡劣。“山風凜冽,夜里敲打門窗的噪聲反反復復,加上高原反應,讓我經常難以入睡。”時聞回憶說,高海拔的工作環境是給每一個觀測員的第一份挑戰。“但我現在已經慢慢適應,學會了與皚皚雪山作伴、與藍天白云為友。”尤其是冬天,除了一起值班的同事,十幾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實在悶得慌了,就去外面看看壯麗的風景,拍幾張照片,來增加一些生活的樂趣。”
“我的師父黃建青,從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建站初期就開始在這里工作了,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是他告訴我,在這里,能學到很多很多東西,專業知識、親身實踐、風土人情,都是在課本上學習不到的。”長久以來,楊昊已經自動生成了“工作生物鐘”:每周三早晨八點要進行溫室氣體人工采樣;每周日要對臭氧總量光譜儀更換干燥劑;每隔兩小時要檢查儀器設備是否還在正常運轉……
“氣候問題是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尤其在‘雙碳’背景下,我認為未來大氣環境領域的研究會越來越受重視,我也會盡力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做好地球的‘測溫人’。”楊昊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