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體育學院是江蘇省體育高等學府和重要的省級訓練基地,被譽為“體教融合的典范”。學校胸懷“國之大者”,勇擔立德樹人和育人奪標的雙重使命,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朝著特色鮮明、走在前列的高水...
南京體育學院是江蘇省體育高等學府和重要的省級訓練基地,被譽為“體教融合的典范”。學校胸懷“國之大者”,勇擔立德樹人和育人奪標的雙重使命,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朝著特色鮮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體育大學奮力邁進。
砥礪奮進譜新篇
初秋的南京體育學院,丹桂飄香,梧葉金黃,書聲瑯瑯。舉世矚目的杭州亞運賽場上,南體健兒揮灑汗水、奮勇拼搏……走過67載辦學歷史的南京體育學院,始終厚植家國情懷、賡續紅色基因,傳承“嚴和樸實”的校訓,堅持教學訓練科研“三位一體”的辦學特色。
學校全面加強管黨治黨、辦學治校,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砥礪奮進,春華秋實,南京體育學院奮力追逐體育夢想,書寫新的華章。
黨的領導全面加強。學校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把黨的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嚴格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大力推進二級學院黨政共同負責制,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強化紀委監督責任,加強巡察督查,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5年來,學校榮獲黨建工作省級獎項9項。
立德樹人捷報頻傳。學校守正創新推進思政工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多元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和本科教育高質量行動計劃。5年來,學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全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團體一等獎1項,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奧運冠軍張雨霏榮獲江蘇省“最美大學生”稱號。
訓練競賽為國爭光。學校實施訓練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國家級項目學院、國家級人才基地建設,在國內外大賽上再創輝煌。南體健兒在東京奧運會上奪得2金4銀1銅,奧運冠軍增至16人,世界冠軍增至108人,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021年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集體)”稱號。
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學校深入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強化體育高端智庫建設,廣泛推進聯合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持續深化校地合作,與多地政府和企事業單位開展戰略合作。5年來,學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近百項,榮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20項,授權發明專利17項,新增國家奧運科技攻關實驗室1個,獲批全國首批運動處方師培訓基地、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
人才支撐作用突顯。學校堅持黨管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完善人才成長體系,實施“160工程”和“5050工程”,人才總量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完善。專任教師博士占比提高到30.5%,“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人,省級高層次人才53人,省級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提名獎2項。
體育文化彰顯自信。學校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依托中央體育場建筑群,完成校史陳列館、近代體育博物館、近代武術陳列館等體育文化載體建設,編撰出版南體奧運冠軍錄,創作校歌校賦和11支運動隊隊歌。成功舉辦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師生原創作品《鐘山之巔》獲江蘇省大學生戲劇展演一等獎,入選全國高校原創文化精品。
踔厲奮發繪藍圖
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使命擔當,為南京體育學院的辦學事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當前,正是學校加快申報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建設、全力征戰杭州亞運會、備戰巴黎奧運會和第十五屆全運會、推動辦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作為“體教融合的典范”,南京體育學院深入思考如何繪就特色鮮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體育大學的藍圖。學校黨委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改革發展實踐,深入廣大干部師生調研問計,收集師生建議200多條,并將其轉化為推動學校發展的策略舉措。
學校黨委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國新實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對接“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勇擔育人奪標光榮使命,圍繞“六個著力提升、六個走在前列”目標任務,實施“六大賦能”戰略,推進“十項重點計劃”落地生根,著力推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學校把牢“六個著力提升、六個走在前列”的目標任務,著力提升辦學層次,在優勢學科聚力登峰方面走在前列;著力提升培養質量,在立德樹人競技奪標方面走在前列;著力提升科研水平,在科技創新應用轉化方面走在前列;著力提升文化實力,在特色文化傳承傳播方面走在前列;著力提升服務質效,在響應國家戰略需求方面走在前列;著力提升辦學空間,在融合配置學訓資源方面走在前列。
接續奮斗走在前
學校全面實施“六大賦能”戰略,以黨建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推動黨建工作創新、黨建引領業務發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以人才集聚賦能高標準建設,堅持引才育才并舉、用才留才并重,激發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的動能;堅持以綜合改革賦能高效能治理,釋放改革創新活力,強化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學校治理效能;以多元融合賦能高水平開放,積極爭取、廣泛匯聚、高效運用各方優質資源,形成內外協同、開放包容的辦學格局;以智慧管理賦能高效率運行,加強智慧南體建設,全面提升管理運行效率;以清朗生態賦能高品質校園,營造公平公正、風清氣正校園生態,構建和諧穩定、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未來5年,學校黨委將進一步強化特色辦學,聚焦內涵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十項重點計劃”。實施學生培養砥礪計劃,推進“多元融合”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實施競技體育登攀計劃,提升競技體育管理效能,優化項目發展和人才選育,助力建功賽場再創輝煌。實施學科建設領航計劃,精心布局“體育+”學科群建設,培育學科新的增長點。實施人才資源匯聚計劃,創新人才引育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一流人才新高地。實施科技創新跨越計劃,著力打造科研創新平臺,深入開展有組織科研,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效益。實施合作發展攜手計劃,探索完善社會參與的開放辦學模式,推進國際合作辦學。實施體育文化傳承傳播計劃,打造富有南體特色的體育文化品牌,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實施治理能力提升計劃,優化學校治理結構,完善學校管理運行機制和基層管理制度。實施服務保障精耕計劃,積極推進校園基礎建設,提升服務保障質效,深化智慧校園建設。實施幸福南體暖心計劃,構筑南體精神譜系,積極改善民生福祉,著力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共建溫馨和諧校園。
這十項重點計劃中,“學生培養、學科領航、人才匯聚、科技創新”突出追求內涵發展和提升辦學質量,“競技體育、文化傳承”側重彰顯具有國際影響的“南體特色”,“合作發展、治理能力、服務保障、幸福南體”著重拓展辦學資源和增強辦學活力,共同構成學校發展的著力點。
“鐘山巍巍,是你堅挺的脊梁;靈谷深深,是你寬廣的胸膛……”激昂的《南體之歌》催人奮進。全校黨員干部和師生員工將繼續奮力創建特色鮮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體育大學,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南體力量”。(作者:劉紅明)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09月24日 第12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