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神奇!為什么套在空塑料瓶上的氣球放進熱水里就鼓起來了呀?” “為什么磁鐵吸在電池兩邊可以自由的在銅線圈里跑動呢?”“為什么在淀粉水里可以看到光完整的通過呢?”這是南京曉莊學院電子工程...
“好神奇!為什么套在空塑料瓶上的氣球放進熱水里就鼓起來了呀?” “為什么磁鐵吸在電池兩邊可以自由的在銅線圈里跑動呢?”“為什么在淀粉水里可以看到光完整的通過呢?”這是南京曉莊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的科普志愿服務團上課的場景。記者了解到,自2023年3月以來,電工院科普志愿服務團隊已經走進多所幼兒園、小學,同時在南京科技館開展科普志愿服務活動,參與志愿者達100余人,累計受眾超1000人次,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課堂上,各位“曉”老師們不斷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將每個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日常,“怎么幫助媽媽把雞蛋更好的撥出來呢?”“胡椒粉和鹽混在一起,有沒有什么辦法將它們分離呢?”“為什么彩虹總在雨后出現呢?”……南京曉莊學院電子工程學院“曉電源”物理實踐團和女子學堂組建的科普志愿服務團成員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跨行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精神和“教學做合一”的校訓,分別與南京科技館、鼓樓區鳳凰街道、南京小紅葉幼兒園,南京齊武路小學等單位,搭建起了科普志愿服務育人新平臺。
團隊成員王宇航表示:“在科技館中給小朋友開展科學實驗時,讓我產生了強烈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它讓我清晰地感受到自我存在價值,以及作為一名志愿者的光榮,也啟發我更多地去關注社會問題,憑借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戴琦同學感慨道:“參加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很有意義,作為一名物理專業的師范生,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好行知文化,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為學生們帶來更多有趣、啟發性的科學探索,讓他們在科學的世界中繼續成長和發展。”
科普志愿服務團將物理專業知識轉化為趣味性科普知識,培養了孩子們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的好習慣,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創新意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旨在有效助力“雙減”政策落地,普及科學知識,點亮青少年的科技夢想,為科技強國賦能助力。
通訊員 楊皓
見習記者 劉夢琦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