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拿到了多少個offer?讓我數數啊!”春招臨近尾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業工程專業應屆本科畢業生張紫騰多了一份“幸福的煩惱”,她拿到了包括中國系統云、華為、比亞迪、施耐德等7所單位的工作邀...
“你問我拿到了多少個offer?讓我數數啊!”春招臨近尾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業工程專業應屆本科畢業生張紫騰多了一份“幸福的煩惱”,她拿到了包括中國系統云、華為、比亞迪、施耐德等7所單位的工作邀約,成為了“行走的offer收割機”。“在南航的求學和實踐經歷給了我足夠的底氣,我想說,即使我是本科生,也同樣具有就業競爭力。”張紫騰告訴記者。
大一就開始參與項目實踐
豐富的本科實踐經歷將面試好感“拉滿”
“都說就業形勢嚴峻,剛開始我是有點焦慮,但真正開始求職后,感覺機會還是很多的,尤其與我專業相關的制造業,很有前景。”張紫騰告訴記者,自己的求職是從2月底開始的。“這學期開學后,我瞄準新能源及制造業領域投遞了多份簡歷,3月中旬開始陸續獲得中國系統云、華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多家企業的錄用通知。”
春季學期開始后,南航校園內迎來了多場大規模招聘會和企業宣講會,張紫騰獲得了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和網絡面試相比,線下招聘會可以讓你更全面地展示自己,如果崗位和需求相匹配,進入面試的概率會更大。”
雖然是本科生的身份,和碩士博士同場競爭,張紫騰也并不慌張。“我對自己的期望薪資定在了一萬+的標準,我有自信,自己值這個價。”張紫騰認為,在面試中,求職者明晰的職業規劃、豐富的實踐經歷會一下子將面試官的好感“拉滿”。“比如我大一曾參加校企合作項目,面試官就問了我很多管理方法方面的細節。學校和企業聯合推出的校企合作實習經歷,是我的簡歷加分項。”張紫騰曾在500強制造企業捷普電子無錫有限公司實習,積累質量管理經驗。“學校提供的很多平臺幫助我很早就定下了職業方向,這讓我在和碩士博士的同場競爭中最終勝出。”
被offer追著跑,他們“優中選優”
四成研究生積極投身國防事業
類似張紫騰的學生,在南航還有不少。記者近日在南航“就業春風行,萬企進校園”招聘會現場,就逮到了機電學院一宿舍的學生。他們分別簽約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發展前景都很不錯。“我們就是再來逛逛,優中選優。”學生小徐一臉自豪,“輔導員給我們建了個就業群,招聘會信息都會在群里及時推送,大家的可選擇面非常寬。”
不僅是本科生,記者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了解到,南航2023屆3099名碩博畢業生中,有1千余人即將奔赴國防軍工單位建功立業。青年學子帶著母校的期許,懷揣“藍色夢想”,讓青春綻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盡管東部多家企業拋出高薪,但我最終選擇回歸家鄉河南洛陽,扎根基層,帶著南航人‘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理想信念,為捍衛祖國鑄就蒼穹利劍。”機電學院學生陳詩展將前往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航空學院學生劉超凡也將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繼續開展技術攻關。研究生學習期間,他曾參與復合式高速直升機構型的研究,這種構型的直升機既能垂直起降又能高速前飛,有效減少了占地面積和起降面積。“未來,我將發揮在校所學,以嚴謹細心的科研品質,在工作崗位上深入探索,為國防事業作貢獻。”
校長書記親自為學生就業“代言”
九成畢業生服務國家重點區域
“在南航,平均每個學生至少有10個以上優質崗位可供選擇,80%的學生在兩個月內就能在校園招聘會上找到滿意的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王霄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其中,研究生就業率多年來高位穩定在99%以上,持續領跑同類高校。
記者了解到,為了助力畢業生就業,南航校領導主動當起了“代言人”。 學校書記、校長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推進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走訪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航空工業南京機電等重點企業近200家,為畢業生拓展就業崗位增量2000余個。
據悉,南航每年90%以上畢業生赴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西部地區等重點區域就業。其中,40%以上畢業生選擇“留蘇”就業,為服務“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江蘇成為南航畢業生事業發展的首選省份,也是因為南航學科專業分布與地方重點產業布局匹配度較高。”王霄表示,當前,相當多的重點單位也非常注重在“包郵區”布局分中心,比如,601所在揚州建有分所,602所在天津建有研發基地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