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市江都區國家海棠種質基因庫海棠迎來盛花期。該基因庫建設單位為南京林業大學,始建于2003年,面積600畝,保存各類海棠種質500余份,2016年被國家林草局列入了第二批國家林木種質基因庫,現已...
芳菲四月,繁花似錦,海棠珠綴一重重。近日,揚州市江都區國家海棠種質基因庫海棠迎來盛花期。
該基因庫建設單位為南京林業大學,始建于2003年,面積600畝,保存各類海棠種質500余份,2016年被國家林草局列入了第二批國家林木種質基因庫,現已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海棠種質資源庫。
據基因庫負責人、南京林業大學張往祥教授介紹,基因庫現已向國內外60多家科研院所和生產單位提供了海棠新優品種種質資源120余個,為我國海棠育種創新和良種生產提供了種質支持。南林大海棠團隊已選育出海棠新品系300余個,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審定海棠新品種85個(其中已授權51個),通過江蘇省審定良種23個。
基因庫現已命名海棠新品種200余個,粉芭蕾、粉紅霓裳、云想容、胭脂雨、卷珠簾、憶紅蓮、煙雨江南、紅珠寶、時光秀……這些生動有趣的名字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張往祥穿梭林間,仿佛召喚熟人一般,熟練地喊出每一株海棠的名字,他表示,“海棠命名既要能體現品種特征,也要有詩情畫意,為應用場景選擇提供參考。”例如,“白蘭地”海棠,是因其花色似白蘭地酒而得名;“北國之春”海棠,因其相較于其它品種開花較晚,正如北國的春天姍姍來遲;“嬋娟”海棠命名,受到宋代文人墨客流行月夜海棠樹下飲酒斗詩的啟發,該品種樹勢高大,枝條婆娑,適合營造透過花枝間隙欣賞花容月貌之場景。
基因庫里,各功能區分類清晰,承擔著不同的使命:在種質資源收集區,收集保存了來自國內外的各類海棠種質資源,為育種創新提供遺傳資源。在雜交育種棚里,種植著被挑選出來的“樹爸爸”和“樹媽媽”們,當雜交時期,大棚將封閉,利用蜜蜂采蜜“神助攻”實現新品種培育目標。在優株觀測區,皆為大浪淘沙后遴選的觀賞性狀優良個體,皆為僅此一株的獨苗苗,為新品種選育的候選者。在“子代測定區”,培育出的新品種行列化種植,觀察其特異性狀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決定著該品種能否通過審定。經雜交育種、開花結果、克隆繁殖,最終培育出新品種海棠,它們將擁有自己的新名字,成為海棠“家族譜”里的新成員。
海棠不只是觀花樹種,不少品種花季后的彩葉觀賞效果甚佳,秋冬季的果實觀賞期長達數月。談及此,張往祥如數家珍:“夏荷”的春季花型似荷花,夏季紫色果實亦具良好的觀賞性;“甜蜜時光”的花和葉子可以制作茶,花香、茶甜;“多嬌”海棠,春季葉色金黃色,“天鵝絨柱”春季葉色深紫色,觀賞期可持續2個月以上;“十月光輝”的紅果實在十月最燦爛,“春花秋月”春賞花秋賞果,“紫精靈”株小、花茂、色艷,可望成為將來的庭園新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愿當一位以‘十年’為紀年單位的育種者”,張往祥表示。多季節觀賞、多場景應用需要系列化新優品種來支撐,為此我們一直在努力,專注于海棠品種的序列化選育,專注于多用途高值化產品配套技術研發,為一三產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品種和技術支撐。當下,張往祥所在的海棠科研團隊已在全國多地推廣建設海棠專類園、海棠公園和觀光苗圃,期待海棠花開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新動能。
通訊員 雷蕾 韓珺楠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