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朱自清與好友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寫下《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名篇,一百年后,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在參觀名人故地時發現,十里秦淮不僅僅承載著六朝的歷史,這里的紅色思政故事也熠...
一百年前,朱自清與好友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寫下《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名篇,一百年后,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在參觀名人故地時發現,十里秦淮不僅僅承載著六朝的歷史,這里的紅色思政故事也熠熠生輝。近日,南工大教師們將思政課堂“搬”到了秦淮河邊,探索思政課的教學思路拓展。
“中國早期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家沈澤民在南京就讀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時期,在秦淮區附近進行政治活動。五四運動時期,南京學生聯合會創辦的日刊,雖然只出了70期,卻是我們南京第一份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刊物……”在“書香政協號”的書舫上,秦淮區政協教衛文體委主任張振榮講述著秦淮河兩岸的紅色故事,在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們被深深地吸引著,紛紛暢想在大學思政課堂上講述這樣的故事,課堂上會是怎樣的景象。
在秦淮區政協副主席於朝勇的陪同引導下,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們走進秦淮區,參觀學習了秦淮區小西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秦淮燈會國家傳承人顧業亮大師工作室、共生共享院落、五方協商議事平臺、陳炳蘭委員工作室以及九龍橋研學基地和東水關遺址等地。
在小西湖街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顧業亮大師向教師們展示了絢麗多姿的傳統燈彩作品,興致勃勃地給大家講解了古老而又精湛的燈彩技藝,讓教師們在領略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
在東水關遺址公園,秦淮區政協教衛文體委主任張振榮給教師們詳細講解了明城墻通濟門、東水關和九龍橋的相關歷史,教師們為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術和聰睿的智慧而深深自豪。張振榮主任和秦淮區委黨校老師分別介紹了與九龍橋相關的南京“四一〇”反革命事件犧牲烈士們的光榮事跡。教師們在緬懷先烈的同時,也增強了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決心。
教師們乘坐“書香政協號”書舫,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徜徉在十里秦淮的柔波之上,聆聽著張振榮主任激情的講解,回味著桃葉渡的愛情故事,欣賞著霓虹閃爍的粉墻黛瓦,流光溢彩,美輪美奐。“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畔,南工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們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展開熱烈的研討。
“十里秦淮作為南京歷史文化的名片,人人都熟悉,這里的風景名勝大家來過不止一次,能聽到如此深入講述十里秦淮的思政故事還是第一次。” 南工大馬院人文素質教研室主任陳明富教授說,“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與悠久綿長的歷史,正是我們愛國主義教育的源泉,而南京秦淮的紅色歷史故事,給我們《南京歷史與文化》的課程帶來了新的備課素材。”
“經過今天的思政故事薈,使我們感嘆秦淮的變化不僅是面貌的煥新、更是層次的提升、內涵的豐富和魅力的綻放!”南工大馬院院長眭國榮教授說,“小西湖片區的五方協商、非遺傳承人的精美工藝、九龍橋旁的革命故事、東水關畔的人文情懷、秦淮河兩岸錯落有致的古式建筑,使她在‘文化名片’‘旅游名片’等基礎上拓展了‘紅色名片’‘時代精神名片’的豐富內涵,這里有很多可以與我們課程教學、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思政元素,拓展了我們思政課的教學思路和研究方向。”
“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開始發掘,思政教師們在文獻資料研究的基礎上,也可以深入地方與一線專家學習、交流、探討。”南工大馬院黨總支書記張振海說,“學院也不斷探索創新改革,與地方展開更多合作,形成更多共識,為推動學院人才培養和地方文化建設做出努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