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精神是黨在百年奮斗征程中凝結而成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精神之一。“‘入黨引路人’青春微講堂”第九課,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團隊發出邀約,期待廣大青年加入科研報...
科學家精神是黨在百年奮斗征程中凝結而成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精神之一。“‘入黨引路人’青春微講堂”第九課,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團隊發出邀約,期待廣大青年加入科研報國的黨員隊伍,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同時對科學家精神也有過多次闡述,反復強調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心系祖國和人民,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要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
一部科學史,就是一部科學家的獻身奮斗精神史。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天眼”問天到萬米深潛……一項項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不斷書寫中華民族發展恢弘史詩的新篇章。從錢學森、鄧稼先、黃旭華到黃大年、南仁東、劉永坦,我國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有著共同的精神內核——胸懷祖國、矢志創新。
王澤山院士以“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信念,為國家國防科技事業矢志不渝,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和獻身精神。他熱愛祖國,年輕時就立志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報效國家。他有一股想為國家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好事、做成事、多做事的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勇往直前的韌勁。他總是開導并勉勵團隊:僅為個人的生活是渺小的,要愛黨愛國、愛崗敬業,堅守為國奉獻的初心和使命;只有立大志,才能成大事。
“報國為民”,是王院士不變的奮斗底色。王澤山院士認為,只要國家需要,任何專業都可以光焰四射,從他甫一上大學開始,他就將祖國的需要當作他一生的追求,甘愿從事火炸藥這門“冷”學問,在這個冷門領域心無旁騖,堅忍不拔,甘坐“冷板凳”,潛心做學問、善于搞研究,用“為什么與怎么做”的思考方法,應對并攻克火炸藥前沿的“熱”課題,在他的身上處處體現出新時代的偉大科學家精神。
2021年,一向簡樸的王澤山向南京理工大學捐款1050萬元,設立澤山育才基金,用于支持教學和人才培養,再次彰顯了他畢生淡泊名利、矢志奮斗、獻身許國的人生信念和偉大科學家精神,也是他從無“小我”,一心只有“大我”的真實寫照。正如他在入黨材料中所寫:我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艱巨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設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勉勵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科學充滿未知,探索永無止境。在科學家精神指引下,我國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肩負起歷史重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書寫更多創新故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編導 朱奕昕
攝像 高一鑫 蘭倩怡
剪輯 高一鑫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