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70周年校慶上2022架無人機編隊帶來的震撼嗎?2022架無人機“飛”上天空、組成編隊,不斷變化出C919國產大飛機、武直-1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等多個大國重器,在夜空中上演了一...
還記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70周年校慶上2022架無人機編隊帶來的震撼嗎?2022架無人機“飛”上天空、組成編隊,不斷變化出C919國產大飛機、武直-1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等多個大國重器,在夜空中上演了一場光影秀。記者了解到,在這場視覺盛宴背后,有一位南航教師始終在背后默默保駕護航,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他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的教師王志勝。
幾十年如一日
主攻無人機“蜂群”研究
2002年,王志勝來到南航自動化學院,此后,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航空相關技術的教學、研究和實踐。100余篇學術論文、26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8項授權發明專利、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些成就凝結著王志勝幾十年的心血與汗水,默默印證著他在教學與科研上的堅守。
王志勝主攻無人機“蜂群”研究。無人機“蜂群”是指由一定數量的同類或異類無人機組成,利用信息交互與反饋、激勵與響應,實現相互間行為協同,適應動態環境,共同完成特定任務的自主式空中智能系統。這不單單是多架無人機間的簡單編隊,而是通過必要的控制策略使之產生集群協同效應,從而具備執行復雜多變、危險任務的能力。
2015年,王志勝創建了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3051架“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擁有超過60項從硬件到軟件的全系列核心自主知識產權、連續超7000場商業表演保持零安全事故記錄……大漠大堅持技術自主研發、以表演安全與穩定而享譽業界。據了解,王志勝帶領團隊成為第一屆世界無人機錦標賽組委會官方合作伙伴,亮相央視春晚;作為工信部指定的國內唯一無人機編隊技術團隊,亮相莫斯科航展。
全身心參與保障
“一定會辦好這場演出”
此次南航校慶無人機光影秀面臨著規模大、變化復雜、時間短等諸多困難,王志勝作為學校與無人機表演團隊之間的“聯絡員”,不斷奔走,從表演構想到設計、落地實施,全程跟進。他還是表演得以順利進行的“打氣筒”,二赴深圳、動員團隊,在他的鼓勵下,整個團隊破解重重困難,“一定會辦好這場演出”成為王志勝和表演團隊的共識和目標。
表演團隊進校排演時,按照防疫政策要求,提前一周入住了南航。大量的工作人員和無人機資產也停止了在全國各地的項目,調集到南航。在正式表演前夕,又被通知需延期一周,此時“提前錄制表演,然后撤出南航”是當時最好的決定,但王志勝并不妥協,始終為表演的推進四處奔走,團隊受到了王志勝鼓舞,下決心咬牙堅持到最后,最終完美呈現了此次表演。
“他永遠那么樂觀積極,很多時候我覺得他比我們這些年輕人更有朝氣。”此次表演的團隊負責人、深圳大漠大公司技術支援部部長、南航校友覃海群,笑稱自己是王志勝的“徒孫”, “他永遠是我們整個團隊的激勵者,無論是攻克技術難題時的加班加點,還是在遭遇外界不可抗因素的打擊時,他永遠會鼓勵我們不言放棄。”
用心陪伴
“看到學生和團隊成長,就是我的幸福”
“王老師做事喜歡親力親為,廢寢忘食,有時候我會分不清誰是導師,誰是學生。”在王志勝的學生唐鑫看來,王志勝是一個沒有架子的老師,永遠都是將學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一次在外出差的唐鑫,遠程向導師王志勝求助一個技術問題,凌晨四點多,王志勝發來了處理方案,第二天起床看到聊天記錄的唐鑫,心里一陣感動,“王老師就是這樣一個老師,永遠都在背后默默支撐著我們,有他在,真的很安心。”
王志勝喜歡用“同志”來形容自己與學生、團隊之間的關系,并肩作戰、攜手同行,這是他與學生、團隊之間的默契,在團隊在深圳創業初期運轉不佳瀕臨破產的時候,“不愿意離開團隊的,就跟我回南京繼續干”,這是他給團隊成員堅定的允諾,在他的鼓勵下,團隊成員重振旗鼓,沒有一個掉隊的。
今年是王志勝入職南航的第二十個年頭,在這20年里,他引領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追逐“藍色夢想”;在這20年里,他一直沒有離開無人機的相關研究,一直走在航空報國的道路上。
每次看到無人機在黑暗中“飛”上天,王志勝的心中都繃緊了一根弦,在無人機點亮夜空綻放絢爛光彩的時候,很少有人看見,總有他和團隊成員站在追光之外,為整場演出辛苦奔走。王志勝說:“希望你們能夠多多關注團隊里的年輕創業者,我的工作不值一提。”為年輕人提供更廣闊的舞臺,也是他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見習記者 蘭倩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