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蘇州市虎丘區(高新區)住建局委托江蘇省住建廳科技發展中心編制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綠色生態系列專項規劃終期成果》在南京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將打造成三星級綠色校園、...
近日,由蘇州市虎丘區(高新區)住建局委托江蘇省住建廳科技發展中心編制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綠色生態系列專項規劃終期成果》在南京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將打造成三星級綠色校園、江蘇省綠色城區示范區,預計年節碳量超6700噸。
綠色建筑星級分布
據悉,《規劃》包括綠色校園、能源、水資源綜合利用三個專項規劃,力爭將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建成建筑節能、環境宜人、運行智慧、寓教于日常的綠色低碳校園。
校區主導風向相適應的綠廊示意圖
走進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東區的本碩宿舍,具有消磁、消聲、調光、調溫、隔熱等性能的各種綠色材料隨處可見。宿舍區采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海綿城市、可再生能源等10多項創新綠色建筑技術。
據了解,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按照國家綠色三星級校園建設,綠色建筑項目面積占比達100%,其中三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28.90%。目前,校區東區所有建筑單體都取得了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并獲得省住建廳省級綠色城區專項補貼。
此外,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還充分利用山林、水系和風向,在建筑布局及單體設計中,通過采取下沉庭院、風廊、綠廊、外立面遮陽、屋頂綠化等節能措施,打造具有完善生態系統、宜居宜學的生態校園。
打造智慧零碳校園新標桿
灰墻紅窗、青磚砌筑,承載著校園集體記憶,代表南京大學人文傳統的北大樓,將以另一種形式屹立于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西區。
在延續原有建筑風貌和人文精神的前提下,北大樓群將在現有近零能耗建筑相關技術措施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零碳建筑、產能建筑等,利用土壤源熱泵實現供冷供熱,利用太陽能光伏技術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利用空氣源熱水機實現熱水供應,建設成面向未來、回歸自然的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達到綜合節能率82.5%以上的效果。
據悉,在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包括北大樓在內的各建筑單體,均以“可再生能源最大化、基礎設施功能最大化、節能效益最大化、經濟效益最大化”為原則,在保障建筑能源供需平衡的基礎上,對建筑的電力、熱力、燃氣等能源供應系統及可再生能源資源利用系統綜合規劃,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高效、可持續的建筑能源供應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規劃建設中,還將建立集建筑能耗管理、設備設施管理、綠色零碳評估等功能模塊于一體的區域能源管理系統平臺,打造學校智慧“能源大腦”,更好地進行能源管控與節能降碳價值挖潛。
海綿城市全域推進
記者了解到,在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東區,數字經濟與管理科學教學樓的中心屋面結構已經完工,即將“變身”為景觀生態草坡。“這個中心屋面是個斜坡,我們將它設計成一個景觀生態草坡,通過雨水花園、生態草溝、透水鋪裝等設施建設,實現水資源的重復利用,在保障實用性的同時,給南大的師生營造綠色健康、開放靈動的氛圍。”項目承建方相關負責人介紹。
綠色屋面剖面圖
此外,透水鋪裝、生物滯留設施、雨水罐、雨水濕地、雨水回收等“海綿城市”措施,也應用在校區的各個區域。其中,東區海綿設施的規模約為6萬平方米,西區海綿設施的規模約為15萬平方米。
不久的將來,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將建立起一個低影響開發與雨水排水系統有機結合、相互協作的防澇體系,在增添科普教育功能的同時,也讓師生在互動中感受到海綿城市的魅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