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來,全國迎來了今年范圍最大、程度最強的高溫。連續的高溫天氣極易引發農作物的萎蔫、枯死等熱害,嚴重影響農作物正常的生長發育。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采訪獲悉,今年7月起南農大農學院6支社會實踐...
入伏以來,全國迎來了今年范圍最大、程度最強的高溫。連續的高溫天氣極易引發農作物的萎蔫、枯死等熱害,嚴重影響農作物正常的生長發育。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采訪獲悉,今年7月起南農大農學院6支社會實踐團隊,深入貴州、江蘇、河南、山東等10余個省份的30余個鄉村田間,結合所學專業知識,與農戶一起開展農作物抗旱、抗高溫和保產工作。
施農技,幫“大豆”戰高溫
目前,春大豆處于結莢期,夏大豆旁枝形成。高溫干旱會造成大豆幼莢脫落,造成養分吸收障礙。
家在河南的農科學子朱浩天,是南京農業大學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名準大三學生。2021年始該生便開始關注家鄉大豆種植與生產情況,面對今年的連續高溫和干旱天氣,他在查閱資料、咨詢專業課指導教師的基礎上,向村民提出了“灌溉要小而多,農藥要準而精”的建議,應對高溫干旱的天氣不要盲目灌水、盲目施肥,可以轉換思路,采取葉面施肥等方式增補作物供給。
此外,針對大豆目前生產現狀,以朱浩天為代表的學生團隊面向大豆種植區域農戶推出了“大豆+豆丹”共作的生產模式,即種植大豆的同時,還用豆葉來養殖豆丹這種昆蟲,既提高農作物利用效率,也能幫助農戶穩產增收。今年,他在專家的指導下,于河南省永城市李寨鎮承接了農戶的部分土地進行試驗,提供技術指導以及種子輸送等幫助,這一行動也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
深入田間,幫水稻和玉米“防暑”
7月起,水稻進入孕穗拔節時期,對溫度較為敏感,此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熱害的發生會增加空秕率而導致減產,造成“高溫逼熟”現象;夏玉米正處于抽雄吐絲期,對溫度和水分敏感,高溫干旱對花粉的形成有較大影響,容易造成果穗變小和禿尖。
南農大農學院“吾為興秾”和“情有獨種”社會實踐團隊面向整個學院發起號召,在高溫天氣下幫助農戶做好合理灌溉補水工作、遏制病蟲害,就近走入農田,根據田地、農作物實際情況開展幫扶,入田、鋪管、田間水高……成為了各實踐團隊的熱詞。
除此之外,實踐隊員調研發現在高溫、干旱的影響下,今年農作物病蟲害比較嚴重,實踐隊員將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了記錄,并邀請李剛華教授、劉小軍教授等線上線下面向村民和實踐隊員開展科學防治方法的講解。
制作農作物生長“問診單”
“綠色生態”“薪火鄉傳”實踐團隊的成員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將調研、幫扶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整理,制作農作物生長“問診單”,在普通話、專業術語標準版本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省份、不同地區語言習慣制作“地區適配版”,用農戶看得懂的語言為農戶種植送去“藥方”。
“農心推普助振興”實踐團隊還積極利用鄉村“大喇叭”進行相關農技與注意事項的傳播,儼然成為了鄉村農技播音員,打造出村莊每日18:30的固定“曲目”。除此之外,實踐隊員還制作了農技推廣電臺、農識科普小視頻,進行全覆蓋式涉足村莊農技幫扶。
“作為農學生,必須要先吃祖輩們吃過的苦,才能真正想怎么讓農民少吃苦?!标爢T張子涵的腦海里時不時回蕩起最近網絡上熱門的這句話。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農科學子,一位扎根大地的親身實踐者,她表示,要踏實走好學術科研的道路,盡可能運用所學去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回到家鄉帶動就業與產業發展,助力實現鄉村富美、人民幸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赟
通訊員 孫小雯
校對 李?;?/p>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