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府學,百年新學”。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今蘇州中學校址上創辦蘇州府學,首開東南興學之風。千年漫漫、弦歌不斷,蘇州中學對創新人才培養的追求始終貫穿于辦學之中。
在蘇州,如果不知道蘇高中
絕對是不可原諒的!
多少學子夢寐以求啊!
為什么?
這篇報道也許能告訴你一部分答案
“千年府學,百年新學”。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今蘇州中學校址上創辦蘇州府學,首開東南興學之風。千年漫漫、弦歌不斷,蘇州中學對創新人才培養的追求始終貫穿于辦學之中。
千年府學
近年來,學校基于創新人才核心素養的書院制育人模式,創設三類課程基地:江蘇省數理拔尖學生培養課程基地、蘇州府學文化課程基地、卓越國際課程基地。
蘇州中學黨委書記陶旭東介紹,數理拔尖學生培養課程基地培養優秀理科生,正在打造的蘇州府學文化基地則培養文科高精尖后備人才,卓越課程基地則是培養面向世界的外語精英人才。“優質的學生需用最好的方法培養,文、理、外語三類不同的課程基地打破普通高中以高考為主的教學教研,為不同學生提供最適合的發展通道,助力拔尖創新人才的個性化發展。”
校史館尊經閣
1. 創建“書院制”校本課程體系
早在1985年,蘇州中學就與中國科技大學聯合創辦了“大學少年班預備班”,在創新人才培養上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少科班”首屆學生莊小威目前已是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化學雙科終身教授,并被美國科學家預言將問鼎諾貝爾獎。
首屆少科班莊小威名言
2009年以來,蘇州中學掀起了創新人才培養的又一輪高潮。學校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辦起了8年制高中本科碩士連讀預科班。2011年,蘇州中學成為全省14所“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學校”之一(蘇州大市范圍唯一一所),設立“偉長計劃”,致力于搭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相互銜接,建立完整貫通的培養體系。
2012年,學校與南京大學合作啟動了“南京大學?蘇州中學匡亞明實驗班”,探索“2+4六年貫通式”人才培養。“偉長計劃”包含:向大學延伸的西交大少年班、“南大、蘇中匡亞明實驗班”,以及向初中延伸的“蘇州中學偉長實驗部”。
3D打印實驗室
學校創建“書院制”課程結構,包括理工、人文、藝體三個領域。學生可選擇不同的書院或同一書院的不同專題,自主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課程。蘇州中學校長衛新表示,構建書院制校本課程體系,旨在探索校園研習融通形態,跨學科、跨學段打通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史哲,同時融匯東西方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重構立體化、多元化、網絡化、個性化的學習空間,促進校本課程內涵發展。
同時構建書院制新型師生關系,探索師生學術團體形態,開展導師制、選課制、走班制、學分制實踐研究,豐富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選擇,為學生提供發展機會和發展可能。
大學境界
2. 省級數理拔尖學生培養課程基地
2015年,蘇州中學啟動江蘇省數理拔尖學生培養課程基地,為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師生共研、實踐創新、學術交流提供平臺,致力于培養學生成為大膽的質疑者、慎密的思考者、有創意的問題解決者以及充滿想象的開拓者。
數理拔尖學生培養課程基地
“數理課程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素養的核心課程。建立數理拔尖學生培養課程體系至關重要。”衛校長表示,基于“挑戰”,設置有深度的課程,如學科奧林匹克競賽選修課程群,《金牌教程》被評為第2屆江蘇省校本課程一等獎;基于“探究”,設置有層次、興趣的科學實驗課程。如量子課程、物理創新實驗、航模與智慧機器、數字實驗化學、化學實驗與實驗化學、傳統發酵與現代生物技術、生物組培等。
數理拔尖學生在實驗室DIY航模
走進數理拔尖學生培養課程基地,記者感覺猶如外墻上的幾個大字“大學境界”。5個數理教室分別是數學、物理和信息學工作室以及未來教室,四周配置隨手可取的學科類書籍,內容打通大中學段和橫跨相近學科,為學習者提供無限延展。航空力學實驗室、物理創新實驗室、化學傳感器實驗室和生物組培實驗室一應俱全,3D打印機、無人機、DIY航模等都是學生們的玩具,引導學生通過科學研究、實驗實證等方式,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蘇州中學與北京大學量子電子學研究所合作,建設了240平米的量子館,利用多媒體學習平臺與實驗平臺科普量子理論,開設16個物理實驗,包括5個近代物理實驗和11個經典物理實驗,是大學先修物理的實驗內容,使學生不僅了解量子論的奧秘及其偉大作用,同時也能了解科學家們如何為解決實際科學問題而發展了量子論,并利用量子理論來發展新的科技,由此激發大家學習物理與科學的熱情。
量子館
副校長姜紅介紹,學校充分發揮基地優勢,積極推動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應用教育信息化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開展線上線下的課程學習互動。國家課程校本化有三個層次,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自主選修課。以南京大學?蘇州中學匡亞明實驗班為例,課程與南大的“三三制”本科教學改革有機對接,采用“輔導員+雙導師制”,注重興趣、思想、創新的價值觀取向,形成人文、科技、身心健康三大領域,國學、史學、科學、技術、體育、藝術六類生長型書院課程,培養學生的科學、人文、創新素養。
量子科學研究實驗
近兩年來,學校成立了70多項理科課題研究小組,涉及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數理課程,學生走進大學實驗室、專業研究所,組建微型實驗室開展各項研究。2015級盧欣旸同學主持的課題《荷葉的秘密——對防水材料》不僅對自修復防水材料進行理論學習,還在蘇州大學實驗室成功制作了材料成品,課題組撰寫的論文已發表在《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上。
航空力學實驗室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蘇中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達300人次,其中全國銀牌1人,銅牌1人,全國一等獎10人,省一等獎55人。劉君達在2016年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和省長獎,被授予“明天小小科學家”榮譽稱號。祁子涵在美國學術十項全能(United States Academic Decathlon)總決賽獲經濟、科學第三名(銅牌),張雨薇獲經濟第三名(銅牌)。學校連續多年蟬聯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搖籃獎”。
3. “千年府學淵源”:打造府學文化課程基地
尊經閣,也是蘇州中學的校史館,兩側懸掛文徵明的對聯“一代高標聲未剪,千年正氣節猶存”,厚重之風撲面而來。
徜徉在校史館,從范仲淹、胡瑗到沈德潛、錢大昕,從羅振玉、王國維到汪懋祖、錢穆……蘇州中學千載文脈浮現眼前,燦若星河,讓人由衷地對這所千年名校心生敬佩。
蘇州中學校史館——尊經閣
“蘇州中學府學文化積淀深厚,府學遺存自然布落在校園各處,為文史類課程教學提供了生動的校本化學習資源。”陶書記介紹,學校將在原有大量的校史類研究和府學文化研究的基礎上,整合完善利用好現有的尊經閣、道山亭等,擬開發建設文史室和更貼近于學生開展文史類學術研究的府學文化課程群,為人文類拔尖創新人才對接著名高校的文科生培養計劃。
從蘇州中學走出的院士
同時建設實施府學文化課程群,豐富學生的校本化選修,校本選修與研究性學習、學術型社團活動、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體驗文史類校本化研究的過程中立體化全方位更深入了解學校、熱愛學校、熱愛家鄉。
姜紅副校長表示,府學文化課程立足語文學科,利用圖書館、校史館等,通過閱讀、體驗、感悟、實踐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積淀,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
校園景色
4. 卓越國際課程基地:培養創新人才走向世界
蘇州中學大力推進國際化戰略,和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十多所著名大學(如麻省理工、早稻田大學等)和知名中學(如英國倫敦德威學院、新加坡立化中學等)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積極拓展學生發展的國際通道,每年均有10%左右的學生通過學校國際合作項目出國留學。
學生在美國學術十項全能總決賽中摘金奪銀
2007年,學校引進英國劍橋國際高中課程,一大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創新人才從蘇中走向世界,在哈佛、劍橋、牛津、耶魯、斯坦福、普林斯頓等世界一流大學不乏蘇中學子的身影。
2013年,蘇州中學開設卓越班,引進由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開發、與Naviance(美國中學廣泛使用的大學申請系統)合作的卓越課程(Naviance Advantage Program)。“該課程是對現行高中課程的補充,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中國高中課程和美國教育的差異,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美國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卓越課程負責人宗海蓉介紹。
卓越班學生
卓越課程包括了中國高中課程。語文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英語課側重英文原版名著閱讀;數學使用全英文教材。同時將托福和SAT納入課程,聘請優質的團隊進行教學;社會實踐課程和升學指導全方位為學生做好升學準備。
智德之門
2015年,蘇州中學獨曉曉被全世界上最難考的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0.9%的錄取率比哈佛大學7%的錄取率還低)錄取,并獲180萬元獎學金。
截至目前,2017屆卓越班的23名申請同學已全部收到包括塔夫茨大學、范德堡大學、紐約大學、維克森林大學等國外名校的45封錄取通知書,其中有3人榮獲2.5萬美元/年的獎學金。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