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愿春風知我意,校園處,芳草渡。”這是南京外國語學校方山分校初二(3)班朱珂語在《窗外》這首詩詞中寫下的句子。疫情期間,雖然同學們居家學習,但老師們仍變著花樣讓同學的學習更有創意、更富詩意...
“尤愿春風知我意,校園處,芳草渡。”這是南京外國語學校方山分校初二(3)班朱珂語在《窗外》這首詩詞中寫下的句子。疫情期間,雖然同學們居家學習,但老師們仍變著花樣讓同學的學習更有創意、更富詩意!記者了解到,3月21日,在語文實踐線上課上,南外方山分校的張春曉老師鼓勵同學們以“窗外”為題創作一首詩歌。在疫情時期,各自推開窗,去感受這個別樣的春天。
“寫這首詩詞的時候外面飄著細雨,煙雨蒙蒙,有一種‘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美。所以我在第一段描繪了春景,第二段抒發了自己想早日回到學校的心情。”朱珂語說,經過一周的學習,她逐漸適應了線上學習生活,越來越有。面對居家有可能產生的孤獨、煩躁等負面情緒,她會通過積極鍛煉、心理按摩,以及與同學在“云上”相互鼓勵來緩解壓力。
“光與影的交界線被抹去,好似畫家的調色板,風吹過我們的發梢。”“聽,是喜鵲捎來春的歌謠。看,是貍奴逐碟,借與花消遣。”同學們的詩歌中有春光、有雨絲、有靈動的鳥兒,一處處美麗的春景躍然紙上。
“這次主題實踐來源于江寧區語文教研組的一次談論。盡管因為疫情要居家隔離,但還是希望同學們相信詩歌的力量,擁抱窗外可能擦肩而過的春天。“張春曉老師解釋說,最近很多同學都表達了渴望回到學校,盡快與老師同學相聚的迫切心情,因此我想到了用詩歌創作的形式,幫助學生緩解線上學習帶來的疲勞和孤獨感,增強語文線上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疫情,為“戰疫”打call。“孩子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自然的親近是根植于心的。我們最近在學習《桃花源記》,有同學在課上分享時就說要在小小的心中建造自己的桃花源,讓內心豐盈起來。”
據了解,其實在每年3、4月份,南外方山分校初中部的語文老師都會將課堂搬進大自然,組織同學們走出教室去看櫻花、玉蘭花,觸摸校園、感受春天,通過自己的觀察增強語文能力,創作出貼近生活的作品。“今年雖然同學們因為疫情原因錯過了校園的春天,但等大家回到學校后,我們仍然希望能將這種學習形式延續,為同學們創造豐富的學習體驗。”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李晨
少年志融媒編輯 劉夢琦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