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澤市曹縣五臺山路小學教師 王舒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走進孩子心靈最近的路”,如同一座熠熠生輝的燈塔,照亮了無數教育者前行的方向。他還曾深刻闡述:“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這番話語,不僅是對教育本質的精準詮釋,更是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情期許。
無畏前行
這學期,我肩負起六年級的教學重任,壓力如影隨形。
這份壓力,既源于畢業班升學的沉重使命,更因家庭的重大變故。去年暑假,父親突發腦梗,雖經全力搶救挽回生命,卻落下右側肢體癱瘓的后遺癥。自此,我開啟了醫院、家和學校之間的奔波之旅,身心俱疲。
初接這個班級時,心中滿是憂慮。這屆六年級是打亂后重新劃分的平行班,學生情況復雜多樣,彼此間又相對陌生,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我擔憂無法迅速凝聚班級向心力,更害怕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然而,我迅速調整狀態,開學僅一周,便記住了全班同學的名字,還基本熟悉了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即便如此,學生之間的矛盾還是難以避免。
以愛化冰
班里的兩位女生小琪和小涵之間爆發了一場“無聲的戰爭”。小琪找到我,委屈地訴說因一句玩笑話惹小涵生氣,道歉也無濟于事,甚至打飯時小涵四天不給她打菜,而她卻一直給小涵打飯。我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先表揚了小琪主動認錯、善良包容的品質,隨后決定幫助她們化解矛盾。
我選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將兩人叫到教室門口的走廊。我先與小涵輕松地聊起學習和生活,待她情緒放松后,慢慢引入話題:“小涵,老師知道你和小琪之間有點小矛盾,能和老師說說你當時為什么那么生氣嗎?”
小涵低著頭小聲說:“老師,她開的玩笑讓我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我當時特別生氣。”
我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溫和地說:“老師理解你的感受,被人開玩笑心里肯定不好受。但梓琪其實已經認識到錯誤了,她跟老師說她后悔極了,而且這幾天她一直都在給你打飯,我能看出她的真誠,她是真的很珍惜你們之間的友誼。”
小涵聽后,微微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猶豫。
我繼續循循善誘:“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和朋友產生誤會和矛盾,但如果因為這些就放棄一段友誼,多可惜呀。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坦誠溝通,一定能消除誤會,和好如初的。”
在我的耐心引導下,小涵眼眶紅了,小聲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不該這么小心眼,不理笑琪這么久。”
我笑著鼓勵她:“勇敢承認錯誤就是好孩子,等會兒你們給彼此一個擁抱,好不好?”
小涵用力地點了點頭。
我把小琪也叫了過來,兩個女孩面對面站著,起初有些不好意思。我笑著鼓勵道:“快給對方一個擁抱吧,把之前的不愉快都統統忘掉。”
在我的鼓勵下,她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后來講《伯牙鼓琴》這篇文言文時,下課后,她倆來到講臺上,小涵笑著說:“老師,我感覺我們倆是不打不相識,現在我倆就像俞伯牙和鐘子期一樣,是知己!老師,多虧了您!”
那一刻,我深感慶幸,慶幸自己沒有只關注成績,沒有只覺得她們小妮子疙瘩事那么多,而是用心呵護了她們珍視友誼的幼小的心靈。
感恩的回響
由于要照顧父親,開學初的一個多月里,我每周四上午不得不請半天假。學生們總是關切地問:“老師,你干嘛去了?”后來我如實相告。大班長文宣心疼地說:“老師,周一到周五你給我們上課,周六周日你去醫院照顧你爸爸,您真是太辛苦了。”我隨口感慨:“我這上有老下有小,的確感覺特別辛苦。”話一出口,我便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教育契機。
身為教師,我深知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更明白讓孩子們懂得父母艱辛、學會感恩的意義。于是,在隨后的一堂課上,我精心準備了一堂感恩課。課堂上,我神情凝重地向孩子們講述在醫院的所見所聞,著重提到那位與我年齡相仿、下肢全癱瘓的中年男子,他上初一的兒子在周末放棄玩耍,前往醫院悉心照顧父親。
為了讓孩子們有更直觀的感受,我展示了偷拍下的照片:
畫面中,少年費力卻堅定地將父親從輪椅抱到床上,小小的身軀滿是力量;
另一張里,他專注地為父親做按摩,眼神中透露出的關切與耐心,令人動容。
孩子們的目光緊緊鎖定在照片上,教室里安靜極了,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震驚與思索。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眶微微泛紅,有的則不自覺地低下了頭,陷入沉思。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小桐媽媽打來電話,聲音中滿是驚喜與感慨:“老師,太感謝您了!前陣子小桐還吵著鬧著要買手機,說班里好多同學都有手機。可這兩天,他竟跟我說不要了。昨天,孩子特別認真地跟我說,‘媽媽,我們老師講了父母有多辛苦,還說了自己的情況。我是男子漢,我也要做家里的頂梁柱,以后要攢錢孝敬你們。’”
聽到這些話,我的內心被深深觸動,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與成就感涌上心頭。
這通電話,不僅僅是對我教育成果的肯定,更是見證了愛的教育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而在我為家庭和工作忙碌的時候,孩子們也用他們純真的方式回饋著我。當我在醫院對著教室的監控鏡頭叮囑孩子們課間注意安全、上課認真聽講時,副班長若涵會大聲回答:“放心吧老師,我和大班長會管好班的”;當我嗓子沙啞時,講桌上會悄然出現潤喉糖;當下午發奶時,也會有學生把自己的奶送給我;當我情緒低落時,孩子們會圍過來陪我說話。他們的關愛如冬日暖陽,驅散我心中的陰霾,讓我在困境中仍能堅定前行。
愛的堅守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后來人》中發表了他著名的教育遺囑——第七條:別讓任何一次心靈震蕩不知不覺地從您身旁掠過,要成為學生雪中送炭的幫助者,心靈創傷的醫治者。他還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
在這段教育旅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愛是教育的靈魂,是連接師生心靈的橋梁。只有用心去理解學生,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努力靠近他們的心,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價值。
這場以愛贏愛的故事,將永遠鐫刻在我心間,成為我教育生涯中最珍貴的回憶,也激勵著我在未來的教育之路上,繼續以愛為筆,書寫更多溫暖的篇章。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