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第二實驗幼兒園教師 徐曉麗
再讀徐則民老師的《做溫暖的陪伴者——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思與行》一書,發現有些內容印象依然比較深刻,也有些內容幾乎沒有讀過的印象,再次閱讀的過程中,也發現有些關注的點隨著實踐和經驗的累積,理解更深刻了。
這本書記錄了徐老師30多年教育工作中的實踐和思考,我們可以從中讀到徐老師不斷進行反思性實踐的過程,看到徐老師教育過程中的愛思考、愛記錄的好習慣、敏銳的問題意識、勤于實踐的行動力、思辨能力和研究孩子的意識。一邊讀書,就好像一邊在和徐老師對話,書中有大量的實踐案例,尤其是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問題,真的是會讓我一邊讀一邊停下來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么想?怎么做?以下是我的閱讀思考,和大家分享。
做溫暖的陪伴者,要有高質量的陪伴。
不僅一次聽到徐老師在分享中提到趙赫老師的故事。趙赫老師在一次采訪時是這樣說的:“帶班的每一天,我規定自己一定要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和班級中的每一名幼兒有單獨對話的時間。其實,和幼兒聊天的時間可長可短,內容也可以不著邊際、海闊天空。關鍵,我希望我的陪伴能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她)的重視,我也是每天在這樣的師幼互動中更走近他們,了解他們。”
讀到這里,你是否和我一樣在回想自己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時的狀態,有沒有真的關注到每一個,不僅僅是點名答到的那種?你是否也在此刻告訴自己,也要努力去做到每天真的用心關注到每一個?是的,孩子是有靈氣的,他可以很輕松地捕捉到今天老師有沒有很愛我,小到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語氣,所以就從當下開始,去做那個可以真正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老師吧。
我也想到今早剛走到戶外,樂樂小朋友第一時間發現了我,大聲地和我問好,他開心地告訴我他跳繩又進步了,可以連跳4個了,并迫不及待的展示給我看,我立馬稍作夸張且開心地回應他的進步:“厲害啊,一個周末沒見,你都可以連跳4個了哎,這也太厲害了吧!”
“你是不是周末在家努力練習了啊?”
他很驕傲地說:“對啊!”
我開玩笑說:“原來你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在背后悄悄努力,然后來驚艷我們啊!”
他笑著嗯嗯地直點頭。
互動完,他開心地繼續跳繩,都忘記數個數了,這時候大概個數不再重要了吧,因為他每天的努力都遠遠超過50個。我也在想,我們成人如果被賦能,會能量很高,孩子其實也是如此。那就從當下開始,做個可以隨時賦能孩子,給孩子帶來高能量的老師吧。
做溫暖的陪伴者,要走進游戲,走近幼兒。
正如徐老師在書中所說:“游戲觀察是解讀幼兒心靈秘密的鑰匙,游戲是幼兒發展的一面鏡子”,徐老師用某個班級老師在戶外積木區觀察孩子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定要有主動觀察、靜心觀察的意識,并基于對孩子的觀察、記錄,有意識調整自己的觀察重點,確保有更多機會走進每一位幼兒。這樣,我們才會更加相信幼兒,才會更放手地把幼兒交給時間與機會,讓幼兒自由自主地開展活動。而我們老師在游戲中看得越多,就越能走近幼兒,也就越能找到適切的方法去回應幼兒、支持幼兒、欣賞幼兒......
做溫暖的陪伴者,要睿智施教,讓教學更有意義。
“習得,比學得更有意義”“讓淘汰者’重生’”“由一場’看圖編故事’決賽引發的思考”“提升個別化學習活動材料投放有效性的實踐研究”等等,一個個鮮活的來源于教育過程的實踐和思考,帶給我一波又一波直擊內心的叩問,就如徐老師書中所說,常問自己:“今天孩子需要什么,作為教師,我看到了嗎?”“今天孩子該怎么學,作為教師,我該怎樣教?”讓“基于幼兒的實然狀態進行反思”成為一種習慣,帶著問題意識和研究意識去陪伴孩子、觀察孩子、研究孩子,努力成為擁有一定專業話語權的教師。
愿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有著溫暖故事的一天;愿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能量滿滿的一天;愿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會成為我們和孩子美好記憶,讓我們深深懷念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