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鄉村教育者手記”,為鄉村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助力鄉村教育先行區建設。以下是濰坊市臨朐縣辛寨鎮辛中小學教師王...
編者按: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鄉村教育者手記”,為鄉村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助力鄉村教育先行區建設。
以下是濰坊市臨朐縣辛寨鎮辛中小學教師王慧的教育手記: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共同愛著這一片水土。同樣的環境養育出相似的我們,看著眼前的孩子們,仿佛時光倒流,看到了似曾相識的童年。每天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和交流,我們既是師生也是好友。
今早的天空陰沉沉的,因為有早讀課,騎上車子就往學校趕,剛出門口不遠就下起了雨點,還好離學校近,大雨還沒來我就進教室了。上課鈴聲響了,晨晨還沒來,剛想去聯系一下家長,教室門一下子被推開了。
“報告!”晨晨的小臉紅撲撲的,汗水從額頭上順著淌下來,書包歪歪扭扭地掛在肩膀上,一看就是急匆匆跑著來的。
“快進來坐下。”我心想:這大雨還沒下呢,晨晨腳下怎么有泥?
下課后,晨晨來到我跟前:“老師,不好意思,我遲到了。嘿嘿,本來我都快到學校了,突然想起來忘了蓋雞,就又跑回家一趟。”
“蓋雞?”周圍的孩子們也都好奇地看向晨晨。
“家里的雞都在籠子里,這不是下雨了,別把它們淋壞了。”
晨晨倒是提醒了我,我家的雞也沒蓋,于是趕緊給家里打了個電話。心想:這還趕不上我的這個小學生呢!
“晨晨,你家養了多少只雞?”我問。
“我奶奶一共買了十幾只,那幾天太熱了,病死了幾只,還有七八只。”
“你養的雞有多大了?”
“差不多有這么大了。”晨晨張開雙手跟我比畫著。
“和我們家的差不多大呢!”我說。
“老師,你也養雞?”晨晨和孩子們都好奇地問。
“對呀,晨晨,你家的雞都有什么顏色的?”
“有大紅雞,也有幾只花花雞,有兩只雞長著‘鼓鼓頭’(雞的頭頂上有一撮朝后突出高聳的羽毛,這是極少見的,俗稱鼓鼓頭)很精神,很漂亮,我經常拔野菜剁碎了給它們吃,它們長得可好了!”
“我才不信你會養雞呢!”大強一副不相信的樣子看著晨晨。
“這有什么,我家也養著,不是只有你大強會養鴨。”小凱替晨晨打抱不平地說著,他與晨晨同村。
晨晨說:“爺爺奶奶去收羊草,淋了雨羊就沒草吃了,我快去蓋雞,不能讓它們淋了雨。那些雞下的蛋爺爺奶奶都是攢著給我吃,他們都吃從養雞場買的。”
我問:“你家幾只羊?你們都去哪里打羊草?”
晨晨和小凱一起問:“老師,你想干什么?”
“我也想打羊草啊,我們家里有個小寶寶,我大侄子,跟你們一樣,下的雞蛋都攢著給他吃,養了只羊,羊奶專門供他喝。他的爺爺奶奶和你們的爺爺奶奶一樣,都是把最好的留給你們這些小寶寶。”
他們都哈哈笑著:“老師也養雞,也喂羊,也去打羊草,我們都一樣。”
晨晨和小凱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打羊草有個好地方,我們村和老師的村連接的那個水庫上面,那片地的草最好,水庫西邊的草比東邊的還要好,但是我們只能打東邊的草。以水庫為界限,西邊的草咱們不能打,老師,你可得記住!”
我問道:“這是誰規定的?打了西邊的草會怎樣?”
他倆說:“這是大強村里養羊的那個爺爺規定的,我們的爺爺說了,定好的事情就要守規矩。老師,你也是。”
“那好吧!周末我去打羊草,說不定我們會遇到。”
在農村,每個家庭的情況都差不多,不管年長還是年幼,不是忙地里的活就是忙著養殖家禽,各盡自己的能力為家庭貢獻一份力量。年長的盡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年幼的也盡自己小小的能力去分擔,別看他們年齡不大,在大人身邊也是幫大忙。
農村的生活平凡又豐富,在農村生活的我們打小就跟隨大人在田地里勞作,從播種到收獲,從春耕到秋收,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土地和糧食我們都格外的熱愛和珍惜。我們愛自己的家園,愛一草一木,愛一山一水,更愛養育萬物生長的土地。
責任編輯:鞏悅悅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