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磊江都區(qū)教育局教研室,揚州市歷史學科帶頭人,近年一直參與揚州市高中統測和模考命題。歷史學科高考復習策略 面對今年新高考形勢,每位高三學子首先要做到克服焦慮,調整心態(tài),才能自信備考。歷史學科...
龔磊
江都區(qū)教育局教研室,揚州市歷史學科帶頭人,近年一直參與揚州市高中統測和模考命題。
歷史學科高考復習策略
面對今年新高考形勢,每位高三學子首先要做到克服焦慮,調整心態(tài),才能自信備考。歷史學科的沖刺復習還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提升:
一、回扣基礎,突出主干知識
江蘇高考歷史試卷一貫保持對教材“不脫、不拘”的風格,著重于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最后階段復習應該緊扣考綱和課標,突出主干知識(兩種版本教材共有知識點),全面掌握歷史概念、重大事件、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征等內容,強化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認識和理解,尤其應該以時空為軸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精準時空定位。
二、研讀真題,與命題人對話
歷年高考真題都凝聚著命題人的經驗與智慧,可以去研讀其中材料的呈現形式,如文字、數據、地圖、圖像等;觀察問題的設問方法,如行為動詞、中心詞、修飾詞等;體會參考答案的特色,如答案來源、語言表述、分值設置,行文規(guī)范、評分標準等。讀題時要細觀察、多體會,再與自己實際情況進行比對,尋找差距,糾正錯誤,有助于較快提升應考能力。
三、關注熱點,用歷史觀照現實
歷史試題從不回避熱點,常以此作為考查的切入點,所以能體現時代感,但考查內容有別于政治,并非考時事本身,而是從歷史中尋找與現實的聯系。有些是高頻考點,如民生問題、傳統文化、制度創(chuàng)新、社會轉型、國際關系等;有些是時事熱點,如周年問題、價值認同、法治進程、防疫與社會治理、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等。這些問題可以微專題方式梳理、用少量優(yōu)質習題來深化理解,舉一反三。
吳巧燕
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
掌握策略 提升素養(yǎng)
2020年高考即是因新冠疫情而延遲的特殊之年。也是2008高考模式的收官之年。目前,高考歷史二輪復習已經結束,多出來的一個月是否在記憶、練習中度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練習是必須,但不能以練代替復習。筆者認為,高考前歷史復習應注意一下幾點。
第一點
第一點是靜心。天氣越來越熱,部分同學的考前綜合癥也會越來越明顯,焦躁不安、心浮氣躁是考前復習的大忌,心靜自然涼、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能靜下來,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受得住蚊蟲。高考將至,拼的就是心態(tài)。
第二點
第二點是回歸。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高考中不管是容易題,還是難題,都是考點的體現。準確把握考點,理解基礎知識,是考試致勝的法寶。基礎知識的復習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按時間順序梳理考點,理清歷史線索,構建知識框架,形成時空觀念,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二是掌握階段特征,整合階段知識要素,深化理解知識并進行拓展,提升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三是多聯系相關知識,不管是同類型的還是不同類型的,只要有關系,都可以進行聯系,不僅可以滾動記憶,還可以對相關知識進行區(qū)分、比較。
第三點
第三點是突破。高考主觀題的考查,體現了知識及能力的聯系,復習時需要將大小專題相結合,多在小專題、熱點專題上下功夫;在一些高考必考或易失分題型上進行方法的強化與突破,如小論文的寫作,材料題最后一問的歸納等;近幾年高考中,考查概念比較多,復習時需要對概念進行強化,以準確理解、把握概念。
第四點
第四點是感悟。歷史知識不是簡單的知識再現,而是要求學生多想一想,分析歷史,提升認識,客觀評判,凝練歷史情感,如2019年江蘇歷史高考就考查了家國情懷。
第五點
第五點是鞏固。高考前的歷史復習一定要多練,熟能生巧。知識的運用,做題方法的強化,規(guī)范的訓練,都需要多練。但練也要抓住關鍵,要練與高考方向相符、有代表性的、能舉一反三的練習,不做無用功。練后還要注重糾錯,糾錯不是簡單地寫上正確答案,而是從題目、選項中找出涉及到的考點,然后對這些考點進行比較、分析、理解、記憶。
歷史學科講究的是積累和感悟,多背,多練、多悟,夯實基礎,溫故知新,總結提升。相信經過充分的準備,高三學子們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