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業“洗牌”的風還是吹到了山東。8月25日,山東師范大學發布通知稱,擬撤銷葡萄牙語等13個本科專業。此后又有消息傳出,山東大學擬撤銷車輛管理等7個本科專業。進入7月份以來,四川大學、西北大學等...
高校專業“洗牌”的風還是吹到了山東。8月25日,山東師范大學發布通知稱,擬撤銷葡萄牙語等13個本科專業。此后又有消息傳出,山東大學擬撤銷車輛管理等7個本科專業。進入7月份以來,四川大學、西北大學等全國多所高校先后發布了2024年度專業擬調整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二十余所高校發布相關公告,擬撤銷或暫停招生專業數量超出100個。
山師擬撤銷13個本科專業
專業撤銷的風終于吹到了山東。8月25日,我省的山東師范大學發布《關于公示2024年度擬撤銷本科專業的通知》,宣布擬撤銷應用物理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等13個本科專業。
山東師范大學此次擬撤銷的13個本科專業分別是:葡萄牙語、攝影、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食品質量與安全、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工程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管理。校方表示,做出這個決定是經過充分論證,并廣泛征求了意見的。目前公示期已經結束。按照教育部相關通知要求,連續五年停止招生且無在校學生的專業,原則上應予撤銷。
記者注意到,此次擬撤銷的13個專業中,有的在2019年就發出了信號。2019年藝考期間,山東師范大學便對當時招生火爆的播音與主持專業按下暫停鍵。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播音與主持專業當時雖然招生火爆,生源質量也很高,但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如果以學校的實力不足以給予與他們的優秀程度相匹配的培養質量,就不應該耽誤他們。學校當時發文暫停招生的,除播音與主持專業之外,還有其他19個本科專業與1個專業方向。到今年為止,正好五年時間。
記者核對后發現,此次山東師范大學擬撤銷的13個本科專業中,有10個曾經出現在五年前的文件中。而播音與主持專業在停招三年之后,2023年以“新聞學專業(播音主持卓越班)”的方式重回人們視野。
記者注意到,在2023、2024年山東師范大學綜合評價招生章程中,新聞與傳媒學院的新聞學專業(播音主持卓越班)各招20人,不限選考科目要求,但要求報考學生參加山東省當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播音與主持類專業統一考試,且專業成績達到本科合格線。而從實際報考情況來看,這一專業深受具有播音主持特長考生的歡迎。
山大擬撤銷7個本科專業
山東大學此次擬申請增設(含預備案)本科專業兩個,分別是智能感知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2024年擬撤銷的本科專業共七個,包括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物聯網工程等。
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山東大學率先實行專業建設“四個一批”行動,淘汰一批老舊專業、整合一批散小專業、改造一批傳統專業、新增一批戰略新興專業,積極應對國家戰略急需,持續動態優化調整專業結構,以達到專業“瘦身、長高、變強”的目的。比如此次擬撤銷的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兩個專業,此前已經在學校的部署下有步驟地升級改造為土木類中的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工程軟件及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等戰略新興工科專業。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大學的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專業于2020年獲批,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專業于2022年獲批,工程軟件專業于2024年獲批。其中,山東大學是全國繼清華大學后第二所獲批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專業的高校,是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工程軟件兩個專業的全國首設高校。
山東大學2018-2023年新增專業情況 來源:山東大學
今年7月,錢七虎院士在一次論壇上表示,要認識到土木工程產業已經從建造為主的階段進入到建造與維護健康管理,也就是保養、檢測、維護、修理并重的新階段。土木工程學科也應當從傳統的土木工程建造向土木工程數字化、智能化建造轉型。“以人為本的綠色低碳設計,少人式和無人化自主施工,和土木工程的預防性,乃至預知性維護管理,正在全面重塑土木工程產業和科學的內容體系。”
目前,山東大學共有本科招生專業98個,其中包括7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1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以及50個微專業,探索形成山大特色的3M(Major主修+Minor輔修+Micro微專業)多元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進入7月以來,專業“下線”消息頻傳
今年7月以來,多所高校傳出撤銷部分本科專業的消息。
7月10日,四川大學官網發布《2024年度擬新增本科專業、預備案專業、擬撤銷本科專業公示》,擬撤銷31個本科專業。
四川大學此次擬撤銷的專業名單覆蓋面較廣,既有傳統理工科專業,如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核物理、水利水電工程、冶金工程、安全工程等,也有音樂學、表演與動畫這樣的藝術類專業。此外,還包括部分看似熱門的專業,比如信息安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而其中的廣播電視學、電子商務、網絡工程、工業設計、公共事業管理等,甚至一度是風靡一時的“熱門專業”。
而根據四川大學歷年普通類本科招生專業目錄,這些擬撤銷專業,大部分在2020年或更早時候已停止招生,其中,保密管理、應用物理學等5個專業已停招至少六年。也有部分專業已通過合并重組方式成為新的專業(類)進行大類招生。
與此同時,該校僅擬申報一個新專業,即生物質技術與工程,校方計劃用其替代原“輕化工程”專業。擬預備案專業則有五個,包括中國古典學、智能信息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工程與創意設計、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
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學發布《西南交通大學2024年擬調整本科專業公示》,擬申報新本科專業1個,撤銷7個本科專業。其中,擬申報新專業為運動訓練,擬撤銷專業為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森林保護、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商務、旅游管理、中藥學。
7月23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布《關于擬預備案和擬撤銷本科專業的公示》,擬增設生態修復學、生物信息學、土地科學與技術、智能建造、數字經濟等5個本科專業及法學第二學士學位專業,擬撤銷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3個專業,預申報運動訓練專業。
8月13日,蘭州大學教務處發布《關于擬預備案和擬撤銷本科專業的公示》,其中提到,2024年學校擬預備案專業1個,撤銷專業3個。記者注意到,蘭州大學此次擬預備案專業為環境科學與工程,擬撤銷專業為藥物制劑、中藥學、教育學。
8月20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務處發布《關于公示2024年度擬撤銷本科專業的通知》,擬撤銷音樂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建筑學、測繪工程、工程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法學等9個本科專業。
8月23日,西北大學發布了2024年度專業調整計劃:擬撤銷漢語言、金融工程、財政學、管理科學、圖書館學、廣告學、視覺傳達設計等7個本科專業,同時計劃申請4個新專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環境科學與工程以及數字經濟專業。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底,已有20余所高校計劃在2024年度停撤部分本科專業,涉及專業數量超過100個。
“本輪專業調整力度之大、頻率之快、數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鄔大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高校正在經歷新一輪專業大調整
多位專家指出,國內高校正在經歷新一輪專業大調整。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本科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專業布點3389個,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而如此密集調整的背后,與教育部2023年印發的一份文件有關。
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其中提到,高校要科學制定學科專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知識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需要,做好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升級、換代和新建工作。
其中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并規定,“對連續5年未招生的專業予以撤銷處理”。這是教育部首次通過指標來調控高校專業。
“20%目標”發布之后,各高校便開始大刀闊斧地增減專業。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從撤銷專業的學科門類看,根據近5年數據,工學門類以30.95%的占比高居榜首,成為撤銷數量最多的學科類型,管理學、理學緊隨其后。
分析認為,被裁撤的工科專業主要呈現以下邏輯特征:撤銷專業點主要為典型性傳統工科專業;撤銷的專業能夠在新增審批專業中以“智能/智慧+”的形式呈現;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電子計算機等核心技術衍生的工科專業正在逐漸消退,傳統的“熱門”專業逐漸“降溫”。
專家建議,要理性對待專業冷熱不均的現象,保持專業發展定力,完善新興專業、基礎學科專業扶持機制。對國家需要的“冷門”專業,依然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時推動專業的升級改造,通過學科交叉、科教融匯、產學融合,強化專業建設,提升專業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據悉,7月25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本科專業調整力度,著力優化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支持高校面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綠色低碳、涉外法治、國際傳播、國際組織、金融科技等關鍵領域布局相關專業,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推動專業優化升級。支持高校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對現有專業進行改造,培育交叉融合的新興專業,打造特色優勢專業集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玉芹)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