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永飄香,逐夢赴遠方。6月26日,武漢學院2024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舉行,象征大學最高學術權威的禮器學術權杖首次亮相,3487名畢業生在儀式感滿滿的慶典中銘記青春。校長李忠云在致辭中寄語畢業生...
丹桂永飄香,逐夢赴遠方。6月26日,武漢學院2024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舉行,象征大學最高學術權威的禮器學術權杖首次亮相,3487名畢業生在儀式感滿滿的慶典中銘記青春。
校長李忠云在致辭中寄語畢業生爭做青春的筑夢者、敢做人生的追夢者、競做時代的圓夢者,并祝愿他們成長為“青春舞臺和時代浪潮中的探索者、建設者、掌舵者,用才華和熱情演繹生命的華章,用行動和堅持詮釋責任與擔當,駕馭命運之舟,駛向輝煌的遠方”。
武漢學院創辦人、校董會主席陳一丹以《你莫錯怪了明月》為題發表演講,以一句耳熟能詳的詩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切入。“不怨明月不嗔溝渠……客觀了,人也平和了,理智與情感也流往了正向。”陳一丹祝愿即將步入人生新階段的畢業生們收獲“我心既然向明月,則似明月照萬物”的豁達。
武漢學院創辦人陳一丹以《你莫錯怪了明月》為題發表演講
學術權杖象征著知識,是大學開展重要學術活動的禮器。為進一步彰顯學術權威,凝聚學校學術底蘊、文化傳統,增強畢業典禮儀式感,武漢學院特別設立了學術權杖。本屆畢業典禮是武漢學院學術權杖首次亮相。
武漢學院學術權杖亮相
學術權杖由該校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韓俊設計,2013級產品設計珠寶首飾設計方向校友曹章宇制作。權杖通體采用黃銅鑄造并鍍金,鑲嵌有青金石、瑪瑙、黃龍玉及湖北主產的綠松石等寶石。其設計理念融入學校文化及楚文化特色元素,杖身刻有學校創辦人陳一丹手書的校訓銘文“明德創新、解行并進”。
畢業典禮現場,來自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柳枝峪村的養殖戶張師傅發來視頻“賀電”,祝武院學子畢業快樂,牛氣沖天。據悉,養牛20年的張師傅早前迎來了“高科技神器”,武漢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騰訊班的師生在他的牛棚里安裝了智能攝像頭,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通過智能硬件、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手段,幫助柳枝峪村探索養牛產業的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
來自騰訊班的畢業生熊浩然身披柳枝峪村贈送的“科技助農牛”的綬帶上臺發表畢業致辭,他說:“這份禮物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們努力的最高褒獎。”
武漢學院創辦人陳一丹為高科技養牛的熊浩然撥穗
熊浩然介紹,通過AI技術識別牛的異常行為,養殖戶可以實時監測牛的行為和健康狀況,不僅可以降低牛的發病率,還可以提高養殖戶的管理效率,實現養殖產業的智能化升級。
AI養牛項目只是武漢學院科技助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案例。近年來,學校師生不斷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生產實踐中,先后獲批省級科研創新團隊7個,獲得湖北省政府發展研究獎3項、武漢市委、市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研究成果獲省領導肯定性批示7件。單是2024年上半年,通過湖北一丹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科研基金立項的項目就多達31項。接下來,學校計劃成立AI應用研究院和跨學科高等研究院,更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應用型人才。
據介紹,騰訊主要創始人、武漢學院創辦人陳一丹先后投入20余億元建設新校園和提升學校軟實力,學校收取的學費及收入全部用于學生培養和學校發展。受他公益辦學情懷的影響,許多企業家捐資共建武漢學院。
武漢學院創辦人陳一丹和校長李忠云教授為“楊駿蔡明君學院樓”揭幕
其中,深圳曉楊科技投資創始人楊駿、蔡明君夫婦及家人,是共建武漢學院最早的捐贈支持方,支持學校的全面建設與發展。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武漢學院將1號學院樓冠名為“楊駿蔡明君學院樓”,以銘記對學校一號捐贈人的感謝和特別紀念。(陳姝)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