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抖音聯合主辦,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中網聯未保專委會、互聯網協會未保專委會支持的《青少年短視頻健康使用家長指南》發布儀式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指南》旨在...
5月20日,由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抖音聯合主辦,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中網聯未保專委會、互聯網協會未保專委會支持的《青少年短視頻健康使用家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儀式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指南》旨在回應短視頻時代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挑戰,幫助家長科學引導孩子健康使用短視頻。
來自家庭教育、心理學、新聞傳播、青少年研究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媒體人、家長代表和短視頻平臺代表出席活動,共同探討“短視頻時代下家庭網絡素養教育的變與不變”。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方增泉在發言中指出,短視頻兼具放松身心、獲取信息和表達自我等多重功能,已逐漸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面對不斷演進的網絡內容形態,家長自身的網絡素養亟需同步提升;但無論技術如何更迭,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與引導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指南》聚焦家長在面對孩子使用短視頻時常見的困惑,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擔心溝通不當引發親子沖突等,提供了實用的解決方案。例如,家長應與孩子共同制定觀看短視頻的規則,包括明確觀看時長、內容范圍和使用場景,并根據家庭實際情況為“適度使用”設定邊界。短視頻創作者@柒柒的昆蟲世界 的媽媽蔣文娟現場分享了她的家庭實踐:她和孩子約定在客廳等公共空間觀看短視頻,使用時段為飯后20分鐘,避免睡前使用。同時,她鼓勵孩子利用短視頻查找學習資料、表達觀點,把它作為獲取信息和鍛煉表達能力的工具。
《指南》還強調了良好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關于家庭如何進行短視頻健康使用教育的核心共識,例如:家長應以身作則、與其充當“監工”不如成為“隊友”,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交流、討論視頻內容,幫助他們建立判斷力。尤其是,與其一味責備孩子沉迷短視頻或未遵守使用規定,家長更應關注孩子背后的情緒和需求。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指出,根據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護航模型”,家長應關注孩子在自尊、自我認同和親密關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進而與孩子建立穩定而積極的情感連接。
《指南》也指出,家長可借助技術手段輔助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抖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小米、vivo、oppo、中興、榮耀等品牌的部分機型已可作為抖音未成年人模式的統一管控入口,家長在手機終端設置后,抖音應用可聯動生效,使未成年人模式的開啟更便捷”。
方增泉認為,家長應成為孩子現實與數字生活中的支持者。相比一味管控,理解、支持與陪伴往往更能產生積極影響。“幫助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短視頻,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靈活調整引導方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徐曉風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