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北寧省的越南李太祖大專,中越合作的“越南-班·墨學院”即將在2024年秋季迎來第一批學生。這個班·墨學院由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與歌爾科技(越南)有限公司、越南李太祖大專三方共建。為中國企業出海...
在越南北寧省的越南李太祖大專,中越合作的“越南-班·墨學院”即將在2024年秋季迎來第一批學生。這個班·墨學院由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與歌爾科技(越南)有限公司、越南李太祖大專三方共建。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職業教育支撐,將中國職教經驗傳播到海外,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正在探索“職教出海”的新范式。
越南高校來了中國職教老師
6月2日,周末,在越南北寧省北寧市阮廌高中,來自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的王春光、于建華兩位老師正在做著招生宣傳。他們現在的身份是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與歌爾科技(越南)有限公司、越南李太祖大專三方共建的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越南-班·墨學院”的中國老師,今年秋天,這個班·墨學院將迎來第一批學生。
“在班·墨學院,學生將采取1+1+1國際合作培養模式,學生在越南李太祖大專學習一年后,到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學習一年,再到歌爾學習、實訓一年。通過這種模式將中國的優秀職業教育模式送到越南,這也是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職教出海’邁出的一大步。”一周多前,山東交通職業學院院長楚金華帶隊前往越南,與合作方正式為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越南-班·墨學院”掛牌。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10日,它就已經正式成立了。
“隨著正式掛牌,班·墨學院新學期開學前的準備工作也正在加速進行中。”王春光是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的資深專業老師,此次赴越南,他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和企業以及當地的學校一起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材等設計,此外還要致力于當地老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招生宣講只是周末參與一下,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向當地學校的老師及學生教授漢語,也讓他們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為中國職教課程順利的落地做好充足的準備。”于建華說。
山東交職已在越南“扎下根”
5月底的越南之行,楚金華一行的行程十分緊張,除了為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越南-班·墨學院”掛牌,他們還與另外兩所越南專科高校探討合作的可能,嘗試將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的職教經驗更深入地推廣開來。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推動職教出海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2018年開始,我們的職業教育經驗就已經開始在越南播種。”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國際交流處處長周永波介紹,從與歌爾公司在越南合作開展海外技能人才培訓開始,到2020年雙方在越南共建智能制造學院,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職業教育的根也在越南越長越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當地職工。
王春光、于建華實是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近年來派往越南的第四批師資,學校累計派出的師資已經有15人次,在越南培訓的職工也已有1700余人次。
“學校與外方學校聯合開發的《設備調試與維護崗位群》職業教育標準,涵蓋了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實習實訓標準,以及相關教學條件、師資配置、培養培訓要求和規范等內容,《中文一級-三級》《工業機器人》等5門課程已在駐外企業和越南院校推廣應用。”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負責人吳明清說。
即將開始正式招生的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越南-班·墨學院”開展的是正式的學歷教育,開設的首批專業將是機電一體化和工業控制與自動化,后續,更多與智能制造有關的專業也將陸續開設。
“這些專業都是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比較有特色的專業,學校的航空機電專業群本身也是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點,我們帶到當地的也都是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吳明清介紹。
產教同行,探索“職教出海”新范式
從2018年將自己的職教經驗帶入越南,到如今更深層次的越南‐班·墨學院成立,在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的“職教出海”行程中,總有歌爾的名字相伴。
“學校與歌爾在國內開展了多年的校企合作,為企業培養了大批技能人才。”周永波介紹,也正是伴隨著歌爾的出海,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與歌爾在國內合作開展的“歌爾匠造班”、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歌爾特色產業學院模式同步被移植到了海外。
“職業教育與企業一線要求接軌,也要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職業教育支撐。”楚金華說。
在將職業教育送到越南的同時,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的職教經驗還在非洲落地,在剛果(布),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牽頭成立了一所海外職業學院,主要也是為在當地開展業務的中國黃金集團提供職業教育支撐。
在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牽頭建設的“越南‐班·墨學院”,首批生源入學已經越來越近。學院已開發中越雙語課程標準18門,開設《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設備調維實訓》等網絡課程19門,開發教學資源庫12項。山東交通職業學院主導的《設備裝調與維護崗位群職業教育標準》《設備裝調與維護崗位群職業教育教學資源》也入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標準、資源和裝備省級培育項目。
今年9月,在“越南‐班·墨學院”迎來首批學生的同時,一批越南留學生也將同時來到中國,到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和歌爾公司學習中文、專業課程和操作技能。
“教隨產出、產教同行,在中資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全方位參與,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輸出中國優秀職教經驗,提升當地職業教育水平,這既是升華產教融合的新路徑,也是在探索職教出海的新范式。”楚金華介紹。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