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工智能成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有效工具。
當科幻電影中的科技照進現實,我們實現了哪些暢想?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要如何擁抱科技發展?近日,2025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暨“朝陽鳳凰講堂”第20講活動舉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大數據研究院創始院長,大數據分析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元卓為朝陽區的領導干部帶來“人工智能讓科學幻想照進現實”的科學家精神宣講,雙方共同探討在人工智能發展的當下,應如何明辨AI賦能邊界、前瞻布局賽道、助力家庭教育、引領科技創新。
中科大數據研究院創始院長,大數據分析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元卓帶來講座。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通過科幻電影講述現實中的人工智能
王元卓在科幻電影與科學普及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和實踐。他的《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系列書籍,特別是《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流浪地球2>手繪》,通過手繪圖和生動有趣的方式,解讀了科幻電影中的各種科學理論,深受讀者歡迎 。講座中,王元卓圍繞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大模型、ChatGPT與Sora的分析、Deepseek的介紹與測試和AI在科學教育中的探索實踐五個方面展開介紹。
王元卓從1968年上映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游》、1986年上映的《霹靂五號》電影講起,講述了在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之前,影視作品是如何將當時人們想象中的人工智能場景用藝術的方式呈現的,可以對話的機器人、處理大數據的智能體,這些想象在如今都成為了現實。他也是《流浪地球2》的科學顧問,在這部電影中,“數字生命”是影片的一大看點,王元卓現場帶領大家解讀了“數字生命”,了解這部電影背后的創作故事。他認為,好的科幻作品可以實現對科學知識的傳播。
對于人工智能的概念,王元卓介紹,人工智能是指任何可以感知環境并采取行動,以最大可能達成其特定目標的任何設備或者系統,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個重要基礎條件包括機器學習算法、供算法學習的大數據以及強大的算力。電影中的人工智能往往扮演了比較特殊的角色。而在現實世界中,人工智能則呈現從手工總結到自動學習、從離散符號到連續參數、從專用智能到通用智能的發展趨勢。
王元卓也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當下大熱的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Sora以及Deepseek的發展歷程以及功能,其中,第三代大模型Deepseek已經可以達到深度思考。他介紹,Deepseek的推理能力很強,但越強的推理能力也越容易產生“幻覺”。他以大模型寫文章的功能為例,曾讓Deepseek寫了一篇“林黛玉倒拔垂楊柳”的故事,故事中林黛玉當著賈寶玉的面拔起了垂楊柳,大模型“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小例子一下子逗笑大家。
從科普系列書籍創作談到家庭教育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教育工作者和一名父親,我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跟行業緊密結合,AI在教育領域有著巨大的優勢和潛力?!蓖踉吭谖迥觊g出版了4冊《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系列科普圖書,通過10部科幻電影手繪詳細解讀了科幻電影中蘊含的各種科學理論。提到這些書,他坦言是一次和女兒看電影得到的啟發。
彼時,一家人看完《流浪地球1》后,四年級的大女兒看得懵懵懂懂,他便用手繪圖給女兒講解了電影中出現的科學知識,這些圖在網上爆火,他感受到大眾對科學知識普及的極大渴望,便潛心繪制出版了這系列書籍。
如何推動影視企業開放數據?如何在工作中建立大模型的個性化推薦系統?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如何解決家長們關于孩子沉迷手機的困惑?現場的互動環節,王元卓一一解答大家在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談到家庭教育,王元卓頗有感觸,他認為,人工智能將伴隨我們一生,與其一刀切地制止,不如有效引導孩子,讓人工智能成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有效工具?!叭斯ぶ悄軙r代來臨之后,我們是沒有辦法脫離智能化的工具和設備的,堵不如疏,在家長的鼓勵和監督下,讓孩子有序使用電子產品,實現和人工智能共處的狀態,達到更良性的平衡。”王元卓說道。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聯合北京市朝陽區科學技術協會共同開展,同時得到中共朝陽區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動作為2025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之一,通過課程穿透表象,洞察AI變革的科學邏輯和治理智慧,以科學家精神領航,賦“智能時代”新能。今后,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將持續推進更多精彩的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活動,推動科學家精神從科技界走向全社會。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