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中的“巨無霸”——木星形成于太陽系第一批固體出現后的380萬年,其嬰兒時期竟比現在“魁梧”一倍,且當時的磁場強度是現在的50倍。相關論文發表于...
木星磁場(藝術圖)。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中的“巨無霸”——木星形成于太陽系第一批固體出現后的380萬年,其嬰兒時期竟比現在“魁梧”一倍,且當時的磁場強度是現在的50倍。相關論文發表于近日出版的《自然·天文學》雜志。
作為太陽系的“建筑師”,木星不僅用其強大引力塑造著行星軌道,更在太陽系原始氣體塵埃盤中刻下獨特印記。研究團隊通過分析木星兩顆“小跟班”——木衛五和木衛十四的軌道特征,成功還原了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成長檔案”。
這兩顆小衛星緊鄰木星,其軌道比著名的木衛一更靠近母星。研究發現,它們微妙的軌道傾斜就像宇宙考古學家手中的羅盤,指引出木星的原始模樣:誕生時木星體積相當于2000多個地球,磁場強度為現在的50倍。
研究團隊表示,經過45億年時光洗禮,太陽系仍保留著如此清晰的“童年記憶”,這一點令人驚嘆。這些發現為核心吸積理論提供了關鍵佐證,該理論認為木星這類氣態巨行星,是由巖石冰核不斷吸附周圍氣體逐漸“長大”形成。
研究團隊強調,就像通過老照片追溯一個人的成長史,破解行星形成初期的密碼,不僅關乎木星的身世之謎,更是理解整個太陽系演化歷程及獨特結構形成的重要拼圖。(記者劉 霞)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