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鄭女士向記者表示,在10月份龍口市教育和體育局發放的調查問卷中,不僅有“您更喜歡男孩還是女孩”一類的“離譜問題”,甚至連家中的寵物和裝修風格也成為被調查的對象,堪稱“摸家底”式調查...
封面新聞記者 葉海燕
“‘您更喜歡男孩還是女孩?’教育局給家長發的調查問卷中,設置這樣的問題實在太離譜了。”近日,山東龍口市的鄭女士在網絡發視頻吐槽,9月份開學以來,孩子所就讀的幼兒園給家長連發三份調查問卷,問卷的部分內容“雷人”且不合理,讓她感到被冒犯。
11月29日,鄭女士向封面新聞記者表示,在10月份龍口市教育和體育局發放的調查問卷中,不僅有“您更喜歡男孩還是女孩”一類的“離譜問題”,甚至連家中的寵物和裝修風格也成為被調查的對象,堪稱“摸家底”式調查。
鄭女士的吐槽視頻也在網上引發熱議,不少網民認為,當下教育部門和學校對學生、家長的信息采集“越界”,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這背后,是家長對個人隱私被侵犯的擔憂。還有家長憂慮,學校與老師是否會以調查表作為參照標準,差別化地對待學生。
鄭女士在網上發視頻吐槽
開學三個月連發三份問卷
男孩女孩“二選一”讓家長尷尬
鄭女士介紹,9月至今,幼兒園每個月都給家長發放一份調查問卷要求填寫。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的問卷調查主體是幼兒園,第二次則是當地的教育部門。
“第一次問家到學校的距離,以及父母具體用什么交通工具接送孩子,第二次的問題有100多道,從父母單位、職務、家庭年收入,到孩子的各項情況,問了一大堆我無法理解且毫無價值的問題。第三次就是近期,幼兒園又問了一次父母的單位和職務。”
記者在鄭女士提供的10月份發放的《龍口市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評估(父母卷)》看到,雖標注為家長匿名填寫,但第一個問題是填孩子的編號或姓名。問卷約120道題,詢問的內容十分詳細。有基本信息、與孩子日常活動的基本情況、家庭日常情況、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情況、孩子過去一周的情況、孩子過去一個月玩玩具的頻率、孩子的個性特征等多個板塊。“您更喜歡男孩還是女孩”的問題,在基本信息板塊出現了兩次。
調查問卷內容
作為家長的鄭女士,看到這個問題覺得費解和尷尬,“太離譜了,而且設置的還是單選題,連‘都喜歡’這個選項都沒有。孩子都出生了,不理解問這個問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此外,對于父母職業以及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調查,也讓鄭女士感到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不僅父母職業的調查選項設置得相當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劃出了8個區間范圍。”
調查問卷內容
當地教體局回應:
沒有負責調查問卷編寫
調查系高校科研項目
《龍口市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評估(父母卷)》第一頁內容顯示,“為了促進家園共育,我們聯合山東大學和省市婦幼保健院的專家為孩子進行生長發育評估。”那么,這份調查問卷由哪個機構負責編寫?11月29日下午,記者采訪了龍口市教育和體育局學前科。
學前科工作人員表示,在10月中旬確實給轄區幼兒園發放過調查問卷,但并不是由教體局負責編寫,“問卷是屬于山東大學的科研項目,受高校委托發給家長,問卷也注明了家長自愿填寫。”
隨后,記者致電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工作人員表示,《龍口市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評估(父母卷)》確系該學院兩位老師的科研課題項目。
有網友評論,也遭遇過類似的“越界”調查
教育專家:
“摸底式”調查屢遭家長詬病
調研進校教育部門有審核義務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近幾年進入學校、幼兒園的調查,多次因為不適宜的問題遭家長詬病。“首先,這也是對科學研究者素養的一種質疑,是不是從科學的角度設計問卷、有沒有考慮到其中的倫理問題、設計題目會不會冒犯到對方。其次,采集的信息怎么使用、用在哪里,也必須讓家長知悉。”
熊丙奇認為,《龍口市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評估(父母卷)》雖注明自愿填寫,但教體局是通過幼兒園發放給學生家長,那么教育部門和學校對問卷內容有審核義務,不能以受其他機構所托為理由來推卸責任。
鄭女士發布的視頻引發了許多家長共鳴,不少網友都表示遭遇過類似情況。“昨晚剛填的,還調查家里用的是蹲便還是坐便”“學校發的問卷還要求填爸爸媽媽的手機品牌”“學校發的調查問卷,問我家里是否有自來水,簡直太離譜了”。更讓家長擔憂的是,學校與老師是否會以調查表作為參照標準,差別化地對待學生。
熊丙奇表示,家長對于學校、幼兒園收集父母職位信息、家庭經濟信息比較敏感,不無道理。“很多問卷都要求填學生的編號或者姓名,這就不屬于匿名了。收集這些信息,學校也無法保證不會用于區別對待學生。有的地方教育部門也在發文要求學校不得采集學生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所以,機構或學校對于學生家庭情況的調查,應該謹慎。”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