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涵蓋社會正能量、傳統文化創新、愛國主義情懷、時事政治熱點、中華體育精神、工匠精神品格、生態環境建設、新質發展理念8大方向,100個優質案例。
故鄉煙火經濟背后的故事、北大紅樓的“破曉”之旅、和專家一起探源昆侖……這些優秀新聞報道作品背后的故事,將成為首都高校學子思政課上的鮮活素材。
記者獲悉,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聯合新京報社研討建設了“育人主題鮮明、素材內容豐富、案例組織合理、檢索使用便捷”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新聞報道中的思政素材》。
案例庫以新京報創刊以來重大主題報道為依托,緊密結合時事熱點,創新將新聞報道背后的故事轉化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鮮活素材。內容涵蓋社會正能量、傳統文化創新、愛國主義情懷、時事政治熱點、中華體育精神、工匠精神品格、生態環境建設、新質發展理念8大方向,100個優質案例。
《新聞報道中的思政素材》案例庫首頁截圖。
目前,該案例庫已在新京報APP正式上線(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30878595129140.html),并精準推送給首都高校所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全國其他高校也可共享共用。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案例庫通過集納新鮮的思政課素材,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社會熱點、歷史事件、地域文化緊密結合,使得思政課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同時,通過新聞報道的廣泛傳播,打破傳統思政課的時空限制,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得以共享,受益人群更加廣泛。無論是身處校園內的大學生,還是社會各界人士,都能通過網絡、媒體等平臺接觸到這些生動、深刻的思政課程,從而促進了全民素質的提升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此外,這種方式還可以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它鼓勵教師團隊打破學科壁壘,跨學科、跨領域進行合作,共同開發設計出符合時代需求、貼近學生實際的思政課程,進而提升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實際效果。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持續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聚焦“大思政課”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吸引力,打造了一批“思政課+”鮮活生動課堂,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首善之區”的思政課改革之路。
除《新聞報道中的思政素材》案例庫之外,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今年還邀請多位一線記者陸續走進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農學院等首都高校,以“我們在現場——新聞報道中的故事”為主題,通過“思政課+新聞”的形式,融入真實生動的現實素材,讓大思政教育更鮮活。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