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藏老師”系列專題報道選取了10位首都高校教師代表,緊緊圍繞教育家精神的內涵,講述優秀教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新時代教師風采。
9月10日,我國即將迎來第40個教師節,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展示新時代人民教師教書育人事跡風采,激勵廣大教師以實際行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爭做新時代大先生,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與新京報社將從9月10日起聯合推出“我的寶藏老師”系列報道。
去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并對其內涵作出深刻闡釋: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我的寶藏老師”系列報道選取了10位首都高校教師代表,緊緊圍繞教育家精神的內涵,講述優秀教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新時代教師風采。
“頭頂科技帽,常想心上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依托科技小院向農民零距離推廣農業技術,并且把科技小院當成一個立德樹人的平臺,學生在這里提升的不僅是知識水平,還會培育他們的情懷;北京農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韓瑩琰,一半時間給學生,一半時間與生菜“較勁”,在致力于培育適合北京地區種植的優良生菜品種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批批興農愛農的農業人才;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孟濤執教31年,作為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帶頭人,為國家培養出大批活躍在世界各國、全國各地的高水平民族傳統體育人才……他們躬身于田間地頭,將理論付諸實踐;耕耘于三尺講臺,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實際行動詮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深刻內涵。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