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喜歡紙質書還是電子書?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新京報小記者就市民閱讀現狀及看法進行了調查。
2023年4月15日,在“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新京報小記者走進北京市東城區幸福家園小區,隨機采訪了人們對于閱讀的看法。
在采訪過程中,小記者們發現很多市民都表示喜歡紙質書,也有很多人非常重視閱讀習慣的養成。其中,一位從事地產相關行業的昝先生說他每天都會堅持閱讀,一年大約可以閱讀10本書籍。同時,也有年輕受訪者表示一年只能看4至5本書。
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22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和電子書閱讀量均較上年有所提升,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8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3本。
小記者們在進行街頭采訪。都慧攝
另一位來自北京某中學的初二學生表示,相對于電子書,他更喜歡紙質書,因為紙質書捧在手中更加有質感,也比電子書護眼。當小記者們問到其是否認為未來紙質書會消失時,這位學生表示他認為紙質書不會消失,因為紙質閱讀的感覺更好。他還為小記者們推薦了《海底兩萬里》一書,鼓勵小記者們多多閱讀。另一位張姓學生表示電子書可能會有一些刪減,和原著不太一樣,認為讀紙質書更好。
此外,小記者們還采訪了市民苗女士。她表示,不管讀什么書,都能總結出道理,“書要多讀,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在采訪中小記者們發現,如今人們閱讀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為了提升知識水平,有的人為了放松心情,還有的人則是為了開闊視野。在書籍類型的選擇上也相當廣泛,歷史、傳記、專業圖書以及小說等都是被屢次提及的品類。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傾向進一步增強,手機移動閱讀成為主要形式,2022年有77.8%的成年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在采訪中小記者們也發現,無論年輕人還是年長者,電子書都正在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接受,這主要是因為它在閱讀時比傳統圖書更便利。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發達,電子設備越來越多,人們在手機短視頻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有市民在采訪中表示他每天的大部分空閑時間用來看短視頻和綜藝、電視劇。
通過此次街頭采訪,讓小記者們了解了采訪的流程與要點,鍛煉了膽識,提升了能力。同時,也讓小記者們更加認識到閱讀不僅可以讓人打開視野、豐富見聞、認識世界,更是一種愛好、一種享受,是提升自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京報小記者
劉宥辰(北京市東城區培新小學)
于霽航(北京市東城區西中街小學)
王騫(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附屬小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