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211文科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5000”的話題登上各大平臺熱榜,備受關注。對此,當事人解釋稱,并非是自己去應聘,公司只開5000元月薪,此前視頻表述不夠嚴謹,讓網友產生誤解。有學者表示,問題...
3月1日,“211文科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5000”的話題登上各大平臺熱榜,備受關注。對此,當事人解釋稱,并非是自己去應聘,公司只開5000元月薪,此前視頻表述不夠嚴謹,讓網友產生誤解。
有學者表示,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與較長期以來高校擴招中各專業學生的人數比例結構失衡有關。當下,文科生也需掌握一定的理工科知識和技能。
自稱211文科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5000(視頻截圖)
211文科碩士吐槽月薪僅有5500
當事人最新回應
當事人此前發布的視頻中,描述自己所參加的招聘會現場擠滿了“烏泱泱的人群”。 他羅列了一些知名國企和外企的招聘,崗位為服務生、接線員等,工資在2500至5500元不等,他覺得這些工資在上海“不是特別人道”。最后轉了五圈,沒有找到專業對口的理想工作,一份簡歷都沒有投出去。
該男子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自己是上海某211高校文科碩士,馬上面臨畢業,當天招聘會上文職工作比較少。
對此,有網友評論“眼高手低”, 沒弄明白工資的收入和城市的消費水平以及他受教育的水平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也有人稱“文科就業面確實窄”。更多網友對他表示支持 ,為其加油鼓勁:“寒窗苦讀十余載,考上個211的碩士,出來掙得和保安一樣,這就是浪費資源,不重視人才。猶如讓愛迪生換燈泡,雇瓦特當司機。”
極目新聞記者發現,當事人在社交賬號上發布的上述視頻已下架。3月1日下午,他又發布了一條新的視頻回應此事,其解釋稱,自己當時標題沒起好,產生歧義, 此前視頻中提到的“均薪5000”,是指招聘會所有參會公司的崗位均薪,而不是自己作為211高校文學碩士去應聘,人家只開5000元月薪,“我對很多企業都缺乏足夠深入了解,貿然地拿人家當典型做例子,帶有非常強的主觀和偏見。如有冒犯,在此真誠地向當事企業致以歉意。”
而談到發布該視頻的初衷,他表示,除了記錄自己的個人見聞,也是希望引起社會對這一代年輕求職者的關注。
當事人解釋(視頻截圖)
年輕人在畢業季時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就業市場的嚴峻無疑是其中最大的問題。碩士畢業之后5500的工資雖是個例,但也代表了一部分畢業生面臨的現狀。
文科就業難度高于理科
就業簽約率為12.4%
據紅星新聞此前報道,據教育部統計,2021年全國應屆研究生中,人文社科類學生占44.11%,略高于理工科的41.54%;在應屆本科生中,兩者比例拉大,人文社科類占51.5%、理工科占39.9%。相對應的,文科的就業難度也高于理科。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智聯招聘《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2022年人文學科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僅12.4%,而理科、工科的就業簽約率分別為29.5%和17.3%。
《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下稱景氣報告)則顯示,長期以來高校畢業生較為青睞的互聯網與教培行業等招聘需求縮減,這意味著,對于這樣的文科生,能選擇的崗位更少。
然而,即便是一些人們普遍認為的“高薪行業”,應屆畢業生也很難做到“一步破萬”。2021屆本科生從業平均收入較高的行業,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6781元),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含計算機、通信、家電等,6508元),運輸業(6351元),金融業(6100元),平均月薪均在6000~7000元。
在高薪行業,大學生的漲薪空間較為樂觀,但行業僅能涵蓋少量職場人。在畢業三年后(2018屆),畢業生平均薪資破萬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10691元。
“文科弱勢”怎么破局?
據九派新聞,高中、街道招聘標準動輒名校博士起步,海歸高材生進卷煙廠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北京大學畢業的博士和曼徹斯特大學畢業的海歸碩士研究生被錄用到了城市管理執法崗,“高材生當城管”的話題曾引爆全網。
據紅星新聞,有分析稱,人才市場供需錯配的背后,在于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在中國產業結構轉型之際,中國高校未能提供所需人才。大學生尤其是文科生就業難,實際上是高校系統性錯配的結果。
從智聯招聘發布的《Z世代職場現狀與趨勢調研報告》可以看到,對于新時代的青年人來說,就業已經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行業。目前,多元化就業大勢所趨。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認識到就業市場的激烈性很重要,但是挖掘自身興趣,選擇真正喜歡的專業也同樣重要。
教育學者建議:
文科生也需加強技能培養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向極目新聞記者表示,上述男生吐槽“招聘會均薪5000”,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理解,該文科碩士的表達能力還需要提高。當然,該男生也可能有意而為之,希望引起大家對文科生求職不易的關注。
“以文科碩士生就業來說,較好的出路可能是考公、考編或進入高校等科研院所,但這一塊競爭相當激烈,客觀上來說,也容納不了大量的文科學生。而在就業市場上,企業提供的職業崗位,大多適合理工科畢業生,需要文科學生的職業崗位明顯‘僧多粥少’。因此,文科畢業生的薪酬也難上去。”樊秀娣認為,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與較長期以來高校擴招中各專業學生的人數比例結構失衡有關。
相比工科專業對教學設備、場地等辦學條件要求較高,擴容文科專業相對容易,這就導致文科學生的數量快速增長,同時教育質量可能也沒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樊秀娣表示,高校可以對文科學生加強相關技術技能的主輔修、雙學位教育模式培養,這也是文科學生普遍想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畢竟,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文科學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工科知識和技能。
綜合自極目新聞(記者 張皓 李賢誠)、每日經濟新聞、新聞晨報、九派新聞、紅星新聞、界面新聞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