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教育智能硬件,政策有何要求?如何看待教育“新業態”?
教育智能硬件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各相關企業產品不斷推陳出新。9月13日,學而思發布首款智能教輔學習機“學拍拍”;10月27日網易有道推出AI學習機X10、有道詞典筆P5。
產品各有賣點。好未來推出的教輔學習機,主打拍照自學功能,將題目或課本內容拍照,即可看到對應題目或知識點的詳細視頻講解,為避免孩子抄作業,學拍拍并不直接給出答案;有道AI學習機X10“學情看板”基于課標的要求,全面覆蓋了649個小學和初中的數學知識點,內置5100+的知識點講解視頻,通過名師和趣味視頻針對性講授每個知識點……
在“雙減”背景下,教育智能硬件的“合規”問題成為行業內普遍關注的議題。對于教育智能硬件,政策有何要求?如何看待教育“新業態”?記者采訪多位專家圍繞該話題展開探討。
硬件中裝錄播課是否合規?
記者在北京某商場步步高專柜體驗“步步高家教機旗艦S6”教育平板。產品中內置了1-9年級所有科目教材同步視頻課程,均可免費觀看。柜臺銷售人員介紹稱:“預習、課堂內容、復習、檢測、練習,有了這個機子,課內課外內容隨時都可以學。”
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將錄播課裝進教育智能硬件進行售賣,已成為在售教育智能硬件學習機品類的普遍做法。
這是否面臨合規風險?一位不愿具名的從業者指出,基于對國家“雙減”配套政策的理解,錄播課要符合兩個要求,第一,國家并未禁止教輔書,錄播內容可以看做是視頻形式的教輔資料,但視頻內容要獲得出版許可;第二,要符合“雙減”對學科培訓在時間、內容等方面的要求。
事實上,對此已經有企業尋找并得到答案。今年7月,傳統硬件企業讀書郎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教育智能硬件第一股”。讀書郎旗下有多款學習機、兒童平板等硬件產品。
“在新的教育政策下,我們不繼續提供且將來不會提供任何直播課或其他形式可能被視為校外培訓營運的課程。”讀書郎在招股書中提到,為更好地遵守“雙減”意見及后續新政策,該企業曾與地方及中央教育部門進行一系列面談。在與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處室的面談中獲知,提供錄播視頻類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并不構成受“雙減”意見嚴格規管的校外培訓業務形式,符合當前監管規定。
招股書中指出,讀書郎在與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處室的面談中獲悉,其提供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包括錄播視頻資源)有別于校外培訓機構提供的視頻課程,原因是“我們……不會對內含的數字化教育資源作硬性參與規定,亦不會設立任何具體的學習目標,且我們并無按數字化教育資源單獨收取費用。”
讀書郎在招股書中提到的一個合規方面的新思路或許值得思考——根據中國相關法律,通過網絡平臺或移動應用程序制作、編輯、向公眾傳輸學習材料及視聽內容可能被視為提供視聽節目或網絡出版服務,因此“可能須獲取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或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但目前對此并沒有官方或公開可得的進一步解釋。
“拍照學習”“拍照答疑”合規嗎?
“拍照學習”“拍照答疑”功能與硬件相結合,也成為教育智能硬件企業探索的新路徑。
“數學擁有它,學習不費媽”“這款‘隨身家教’也太好用了”……9月13日,好未來集團旗下一款智能教輔學習機低調面市,售價1499元。樣機開機后顯示產品名稱為“學拍拍”。
事實上,“學拍拍”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好未來曾經推出的產品“題拍拍”,最大區別在于前者搜題后并不直接顯示答案,且有專門的硬件作為載體。
記者體驗發現,設備內容分為幾個部分,拍一拍、校內同步課、聽一聽、VIP功能。系統相對封閉,不支持自己下載安裝,內置百度和百度網盤。“家長管控功能”可綁定家長手機,限制孩子的使用時間。
其中,“拍一拍”支持拍教材和拍教輔,設備顯示“已支持1540本教輔”。搜索一道題目后,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出視頻講解,視頻播放是防拖拽的,避免直接拖到最后去看答案。一道題目講解完后,會出現三個選項:AI例題推薦、AI知識圖譜、AI精準練習,舉一反三拓展學習,內容均免費觀看。
多位專家、行業人士認為,在現行監管政策框架下,此類產品并不“踩紅線”,“這個硬件更像是一種工具,或者說電子資源,就和遇到不認識的字去翻字典是一個道理。不具備即時互動和系統化講解的因素,和培訓是有差別的。”在日前召開的一個研討會上,多位專家持此觀點。
同時,也有多位專家指出,該硬件產品在內容上仍有改進和提升空間,“在這款硬件中,啟迪學生思維、促進個性化發展的內容體現并不多,這方面有待改進。”此外有專家建議,將其中的偏難怪題去掉。
非教育企業做教育硬件,監管面臨難點
記者注意到,好未來推出的這款智能教輔機由深圳市星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該公司隸屬于好未來,2022年3月份成立,除學拍拍教輔自學機外,此前還推出過一款小猴智能學習燈。
除了教育企業,如今,以騰訊、字節跳動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以步步高、讀書郎等為代表的傳統硬件廠商也在教育智能硬件“戰局”中。
記者注意到,百度旗下小度科技公司于今年6月上線智能學習機P20;科大訊飛則推出AI學習機A10;騰訊、華為、小米也紛紛推出各自的學習機產品。
教育智能硬件開發主體的性質差異也為監管帶來了挑戰。“目前市場競爭主體不僅僅是有辦學許可的教育機構,還有更多的傳統硬件廠商、互聯網企業等,均參與到教育新業態中來,而其他幾類市場競爭主體并不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管范圍內。”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對于非教育企業生產的新形態硬件中涉及教育的部分,目前仍在監管盲區中。應由誰來監管?如何監管?這無疑是一個值得各方思考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為更好推進產品合規及行業發展,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近日組織專家成立評審委員會,推動建立了針對教育新業態的第三方預先評審制度。
“在產品設計研發階段,協會組織專家委員會對產品進行預先把關,敦促產品合法合規的同時,為產品更好地面向市場需求提出改進建議。”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表示。在他看來,對于教育新業態,可以采取審慎包容的態度來對待。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