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可貴的精神風貌,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體現了對教育事業的理想追求、執著奉獻和崇高情操。教育家的使命是培育人才、傳承文化、貢獻社會,教育家的責任是教育學生努力成為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熱...
【杏壇覃思】
作者:郭伊楠(廣東嘉應學院副教授)
作為一種可貴的精神風貌,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體現了對教育事業的理想追求、執著奉獻和崇高情操。教育家的使命是培育人才、傳承文化、貢獻社會,教育家的責任是教育學生努力成為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熱愛生活、成就事業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教師必須加強自我修養,緊緊圍繞使命感和責任感,強化政治意識和道德品質塑造,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任教事業心、執教責任感、,努力成長為一名教育家。
教師的從教價值觀
教師從事的是一份神圣的事業,有可能影響學生當下甚至一生。教師的稱職和卓越主要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教師實現人生價值和職業價值,首先必須確立高尚的從教價值觀。要把教學作為自己的生命過程和生活方式,在職業勞動中完善和提升自我,保證和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在開展教學和培養學生上。教師要站穩主講課堂,回應學生期待,緊緊圍繞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去探索和創造,實現教師的從教價值。
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事業過程中,要胸懷對教育事業的敬重和職業崇高感,不懈追求教學工作的卓越,實現職業價值。從教價值觀旨在提醒教師,這不僅是一份生計、一種謀生手段,更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事業,教書育人是教師對社會和學校的貢獻、對學生的責任,是教師不斷完善自我的生命進程,也是其成長為教育家的價值實現過程。
教師的任教事業心
教師的任教事業心必須體現到具體業務工作中,要秉持執著堅毅的事業心,努力熟悉、精通業務。教師要對教學內容精益求精,注意遵守教學規律,講求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有效利用現代化立體教學手段,認真研究和把握多媒介、融媒體教學,樹立教師課堂教學形象。只有秉持矢志不渝、執著奉獻、愛生如子、教書育人的事業心,認真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才能夯實教學質量,在學生中獲得好口碑。
教師實現職業價值的過程,有賴于任教事業心的不斷提高。一位合格教師要在工作中始終堅持“捧著一顆心來”“任教大于天”的信念,明確認識到其工作過程乃至言談舉止不僅會影響學生的當下,也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甚至會影響其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換言之,教師的任教事業心不僅決定自己的職業成就,也在一定意義和程度上影響乃至決定學生的精神境界和價值實現。
教師的執教責任感
在教師執教的全過程和教育教學的各環節,責任感是爭創一流的必備前提。責任感是自覺地把分內事做好的態度。馬克思認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盡心盡力,盡忠盡瘁,體現的是對學校教育和學生成長的責任感,這是走向卓越的充要條件。樹立責任感是一種遞進承接的過程。真正的事業心必定來源于責任感。無論對教學還是對學生,都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著眼現實,以責任感為基礎確立事業心,這份責任感是教師價值實現的根本保障。
由責任感發展而來的是使命感。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感。”試想,如果一個教師連責任感都沒有,談何事業心和成就卓越?責任感作為事業心的根基、源泉,只有經過德治教化、在實踐中得到升華才能形成。教師的價值實現過程,是樹立高度責任感,立足教育教學崗位,孜孜以求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
正確的從教價值觀、強烈的任教事業心,會驅動教師的執教責任感,使其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切實的教育行動詮釋個人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熱忱。樹立事業心要從培養最基本的責任感做起。因為教育教學事業本是由千百萬件瑣細的小事構成,只有在對教學、對學生負責任、盡心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才能從稱職到卓越。這就要求每位教師勤勤懇懇做小事,扎扎實實做實事,在現實的、真實的、踏實的教學工作中實現職業價值和人生價值。
《光明日報》(2025年07月01日 15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