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今年服貿會期間,北京將總計發布26項教育綜合改革的最新成果,涉及智慧教育、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校企合作等領域。
9月2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首鋼園區順利召開。本屆教育高峰論壇主題為“共筑高質量發展新篇 讓教育的未來更出彩”。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夏林茂、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方軍出席了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當天的開幕式上,還發布了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共建美育資源庫,攜手探索實踐‘家校社共育’新路徑”兩項首都教育綜合改革的最新成果。
當天的開幕式上發布的首都教育綜合改革最新成果。圖/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
北京將持續建設面向未來的教育新生態
夏林茂在致辭中指出,北京教育系統持續深化綜合改革,教育總體發展水平繼續處于全國前列、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教育現代化,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創新支持。
針對未來發展,夏林茂提出,首都教育將緊緊圍繞“五子”聯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特別要抓住“兩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新契機,加快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聚力推進高水平教育合作交流,持續增強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的能力水平,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擦亮“留學北京”品牌,夯實中外人文交流基礎,建設面向未來的教育新生態。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方軍表示,開放合作成為推動新時代教育變革創新的關鍵要素,蘊含著更加出彩的未來教育發展機遇。未來,將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更加聚焦人的全面發展;深化全球科研合作,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數字化賦能國際化,以國際化助推數字化,加強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資源數字化國際合作,釋放信息化動能。
專家分享聚焦國際教育、教育數字化、未來學校等
在當天的開幕式上,來自高等學校、國際學校、教育研究機構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圍繞對未來教育的前瞻性思考發表了主旨演講,從教育服務、服務教育雙向助力的角度,分享世界最新教育理論研究成果,呈現了一場教育思想盛宴。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在校生群體。2021年的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結果顯示,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所,在校生2.91億人。”德勤(中國)副主席施能自分析,龐大的在校生群體為教育數字化提供了豐厚的土壤,中國的教育數字化經歷了從頂層設計到基礎設施普及,再到各類應用探索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在教育數字化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數字技術可以讓教育資源質量、可及性和公平性得到逐步提升。
基于此,施能自分享了教育數字化的兩大下一步發展方向:包括智慧校園和基于區塊鏈技術打造終身學習機制。其中,智慧校園生態系統包括智慧學習、智慧校園活動、智慧學生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場館等9大方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分享了未來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王素介紹,2013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正式啟動未來學校實驗室,并于2014年正式建成中國未來學校實驗室。
從未來學校的課程設置、組織架構、教學范式到師資培訓學習,未來學校的樣子逐漸清晰,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逐漸完善。2019年,第一所未來學校正式建成。“我們探索的就是以社會發展需求為牽引,構建未來教育生態。”王素表示,現階段考慮更多的是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多元化,考慮的是共同成長和終身學習,這些要求對于學校教育都是一種挑戰,“思考的問題主要是如何把未來學校的理想變成現實、未來學校的發展模型、教育生態。”
服貿會期間北京將發布26項教育綜合改革最新成果
當天的開幕式上還發布了兩項北京教育改革創新的成果: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項目及“共建美育資源庫,攜手探索實踐‘家校社共育’新路徑”。據介紹,今年服貿會期間,北京將總計發布26項教育綜合改革的最新成果,涉及智慧教育、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校企合作等領域。
其中,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項目自上線以來備受師生好評。“我現在遇到難題都不怕了,因為除了學校的老師,還有在線的老師”“我覺得開放輔導的老師們都特別親切,知識也非常淵博”“通過參與在線輔導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讓線下課堂更加有的放矢”……該項目通過搭建云平臺,組織優秀教師為全市初中學生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免費在線教育服務,大大提升了學生以及家長的教育滿意度和獲得感。
數據顯示,該項目已招募全市14000名教師,為近10萬學生提供了累計800余萬次輔導。自2022年起,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實施范圍拓展至全市。
當天發布的另一成果聚焦美育建設。北京以博物館為接口,充分挖掘博物館中承載的美術、書法、舞蹈、音樂、體育等美育方面內容,將全國博物館進行整合聚集,形成龐大的資源庫,將社會資源,有針對性整理歸納,為學校所用;同時以博物館為出口,充分挖掘學生的優秀瞬間影像資料,利用網絡等平臺進行廣泛傳播。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