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虛擬教研室建設論壇由上海財經大學承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南開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張玉利教授為論壇致辭,黑龍江大學創業教育學院副院長劉玉峰教授主持。大...
【創新創業教育虛擬教研室建設論壇】
創新創業教育虛擬教研室建設論壇由上海財經大學承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南開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張玉利教授為論壇致辭,黑龍江大學創業教育學院副院長劉玉峰教授主持。大連理工大學學校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首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負責人馮林,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秘書長、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首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負責人劉志陽,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首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負責人張克俊,同濟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首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負責人殷俊峰,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首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負責人林嵩,云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原副院長、第二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負責人姚建文,廣西師范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第二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負責人蒙志明、山西醫科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第二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負責人周麗霞參加了本次論壇。
論壇對標國辦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文件精神和任務要求,圍繞創新創業教育虛擬教研室意義作用、建設方案、實踐探索、創新思考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各位專家學者共享創新創業教育虛擬教研室建設的經驗以及階段性成果,結合實際案例與典型做法,對設計驅動式創新創業教育、分層次進階式創新創業課程群等雙創教研室的共建、共研、共創進行了具體分析,各抒己見,為推動創新創業精課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改革建設任務,達成創新創業人才高質量培養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為新時期創新創業教育描繪出了更廣闊的美好藍圖。
本次論壇聚焦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線上線下同步開展,主題明確、研討充分。嘉賓分享內容高屋建瓴、異彩紛呈,亦莊亦諧,對高校教育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推動高校管理創新具有重要指導意
【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論壇】
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論壇由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承辦,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霍雄飛主持會議,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張建軍為論壇致辭。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賀星岳教授、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校長謝永華教授、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徐漢文教授、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孫俊華副教授、北京創智匯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強、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張開江教授、硅湖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羅純教授七位嘉賓依次圍繞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主旨報告分享,結合高職院校發展定位,從雙創教育理念、發展階段、實踐探索和育人成效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立體化的剖析和闡述,并分享了各自院校在育人模式、課程建設、校企合作等領域的實踐經驗。該論壇吸引了多所職業院校參加,對職業院校結合職業教育特點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產生了積極深刻的影響。
【社會創業教育論壇】
社會創業教育論壇由沈陽師范大學承辦,分論壇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副理事長、沈陽師范大學副校長劉鑄與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主任馮麗共同主持,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秘書長、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社會創業專業委員會主任劉志陽為論壇致辭。七位專家圍繞社會創業教育主題展開了高水平分享。
論壇從政府、社會、高校、企業等多視角展開對社會創業關鍵問題和發展方向的探索與思考。論壇明確提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一定要倡導和推進社會創業和公益創業,大力倡導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弘揚公益精神、公益文化,這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初心和使命問題。特別是在推進共同富裕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更要注重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發展。擔當時代大任、體現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境界和情懷。同時,論壇倡導政府、高校和社會各方相互協作、形成合力,加快構建社會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推動我國社會創業事業快速發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努力提升大學生社會創業、公益創業的能力,催生更多的社會企業,引領向上向善的社會風氣,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創業氛圍。
本次論壇來自政府、企業、高校的多位知名專家齊聚一堂,吸引了線上線下500多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師生朋友們參加了本次盛會。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