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學科培訓機構納入預收費監管共5266家,監管金額13.63億元。
5月16日,教育部公布全國9個“雙減”改革試點的校外培訓監管工作進展,各試點地區學科類培訓機構已全面納入預收費監管范圍;非學科培訓機構納入預收費監管共5266家,監管金額13.63億元。有8個試點城市已啟動非學科培訓服務價格監測。
2021年7月,“雙減”政策明確將北京、上海、沈陽、廣州、成都、鄭州、長治、威海、南通等9個地區列為全國試點地區,在堅決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合理利用校內外資源、強化培訓收費監管等方面進行試點探索。
教育部公布,截至4月,在學科類培訓常態化監管方面,9個試點地區的117個區縣已全部實行校外培訓網格化綜合治理,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區縣覆蓋率100%;有108個區縣建立了學科類培訓專家鑒別機制,覆蓋率達92%,領先全國18個百分點;有106個區縣教育系統擁有2名以上執法資格人員,覆蓋率達91%,共有教育行政執法資格人員1957人。
其中,北京市制定《學科類校外培訓典型問題處理指導手冊》,就18個違規培訓典型問題,提出核查處置建議。廣州市今年以來壓減高中學科類培訓機構24家,查處隱形變異問題54起,關停取締無證機構191家。
對于非學科培訓分類管理,教育部稱,各試點城市持續推進機構底數摸排、標準制定、審核審查等工作。在前期已出臺非學科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基礎上,成都市各區行政審批局已按照新設置標準,啟動非學科培訓機構申請批復工作;長治市在潞州區先行開展審核工作,為全市范圍重新審核登記積累經驗;威海市部署轄區內非學科培訓機構到行政審批部門辦理辦學許可證,計劃于近期完成。北京、上海、廣州、南通等市已部分出臺或正在研制非學科培訓機構設置標準。
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方面,各試點地區學科類培訓機構已全面納入預收費監管范圍;非學科培訓機構納入預收費監管共5266家,監管金額13.63億元。有8個試點城市已啟動非學科培訓服務價格監測。
在校外資源的利用上,教育部稱,試點地區探索建立遴選退出機制,推動學校課后服務合理引入校外資源。北京市印發《采購校外優質教育資源指導性目錄》,征集科普活動資源包111個,組建451位專家組成的科普服務團隊進校服務。目前,廣州、成都、威海、南通等市已有超過60%的義務教育學校引入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資源。
試點地區在改革探索過程中,還存在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查處難、非學科培訓分類管理推進慢、疫情影響下風險防控壓力大等問題。各地仍需高度重視,加大探索力度,創新工作舉措,為全國“雙減”工作積累寶貴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