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上九天攬月’是華夏兒女千年來的夢想,從‘東方紅’遨游太空到‘神舟’飛天,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6年來,一次次飛向蒼穹,寫就了屬于中國人的星辰大海夢。” 原中國...
“‘可上九天攬月’是華夏兒女千年來的夢想,從‘東方紅’遨游太空到‘神舟’飛天,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6年來,一次次飛向蒼穹,寫就了屬于中國人的星辰大海夢。” 原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劉仁生的一席話開啟了今日的星空黨課——《飛向太空》。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個“中國航天日”,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黨委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特邀劉仁生為黨員師生講授中國航天日專題黨課,把黨史學習教育和航天史學習結合起來,引導黨員師生深刻領會我國航天領域的輝煌成就,及其蘊含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時,正視自身與世界航天強國存在的差距,瞄準世界高新科技發展的前沿,用革命前輩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去攀登航天事業和科技事業的高峰!
“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要以航天精神為契機,以國防重要需求及卡脖子IC關鍵技術為科研重點,不懈努力,在團結協作、攻堅克難中汲取奮進力量。” 來自先進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的黨員師生參與了空間站核心艙某控制芯片核心芯片連續攻關,突破了功能仿真驗證、故障仿真驗證、時序分析等關鍵技術難題,順利完成了設計任務,按期進行了項目流片,整機實驗驗證一次通過。使用該芯片的核心艙控制系統順利發射升空,為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為標志的載人航天精神深深激勵著我,作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我要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強化使命擔當,勇于創新突破。”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黨支部書記、國家級人才欒小麗的一席話講出了江南人的心聲。牢記初心使命,奮勇爭先,不斷攻克技術難題,從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創新之路。通訊員 張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丁波
校對 徐珩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