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監管,教育部將統籌協調相關部門,逐個破解行業準入、價格調控、日常監管問題。
2月28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對于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監管,教育部將統籌協調相關部門,逐個破解行業準入、價格調控、日常監管問題。同時建議家長,能在學校滿足補差、拓展等需求的可以不再為孩子報校外培訓班,切勿盲目跟風。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提到,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應體現公益屬性,防止出現新的野蠻生長。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相關負責人強調,非學科類培訓與學科類培訓一樣,都是立德樹人的事業,都應堅持公益屬性,遵循教育規律,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有效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把非學科類培訓監管作為工作重點。首先把握特點,區分非學科類培訓與學科類培訓的異同,準確把握非學科類培訓以素質類為主、行業屬性突出、種類繁多等特點,加強研判,提高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同時,建立由體育、文化、科技、人社等行業主管部門為主負責,教育部門統籌協調,發改、財政、民政、市場監管等其他綜合部門共同履責的綜合監管機制;建立相應的價格、人員、材料等規范,完善準入制度,明確標準要求。此外,加強非學科類治理的頂層設計、藍圖規劃,其次對行業準入、價格調控、日常監管等重點問題逐個破解,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增強非學科類培訓治理實效。
對于家長報名校外培訓機構,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相關負責人給出3點提醒建議:
一是理性參與培訓。多與學校、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注重結合孩子的個性特質、興趣愛好和學習狀況等因素,因材施教,能在學校滿足補差、拓展等需求的可以不再為孩子報校外培訓班,切勿盲目跟風。
二是選擇合規機構。確有培訓需求的,要認真查看培訓機構辦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與教育部門公布的黑白名單進行查詢核對,事先了解其從業人員、資金監管、收費標準等情況。
三是與培訓機構簽署規范的培訓服務合同,不超過規定時長繳費,主動索要發票等收付款憑證。同時,自覺抵制變相違規培訓,及時舉報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