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暑假期間我們也看到了未成年人因玩游戲而被騙的案件頻繁發生不少網友覺得這不可能小孩子怎么可能被騙這么多錢?這大概就是未經歷騙局的家長想法下面這個案件中山市一名年僅10歲的小學生因網絡游戲...
在這個暑假期間
我們也看到了
未成年人因玩游戲而被騙的案件
頻繁發生
不少網友覺得這不可能
小孩子怎么可能被騙這么多錢?
這大概就是未經歷騙局的家長想法
下面這個案件
中山市一名年僅10歲的小學生
因網絡游戲被騙29.8萬元
何其觸目驚心的數字
為何年僅10歲的小孩會被騙?
原來,沉迷某款網絡游戲的小楊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
認識并添加了一名陌生人為好友
對方表示可以贈送游戲激活碼
但需要用家長銀行卡進行解鎖
小楊為了玩到心愛的游戲
于是聽從對方指導
對方讓小楊修改微信支付密碼
小楊請媽媽人臉識別好幾次
媽媽雖有疑慮卻沒有警覺
仍然配合操作
修改支付密碼之后
小楊配合對方掃碼支付6次
合計支付29.8萬元
隨后,小楊還聽從對方要求
把所有聊天內容刪除
兩天后
小楊媽媽因購物支付失敗
才發現小楊被騙,隨即報警
現在大家明白
為何小孩能被騙巨大金額了吧?
小朋友使用手機的隱患
非常值得家長重視
對于年紀較小的學生
建議要在家長陪同下使用
孩子們缺乏防范心理和足夠的辨別能力
家長要教育孩子,天上不會掉餡餅
網上也有深坑和陷阱
添加陌生人為好友務必謹慎
面對“大獎”“免費送福利”等信息
一定要三思
尤其遇到對方要求轉賬時
更要冷靜分析并告知家長
同時,家長應保管好自己的手機
避免讓孩子掌握支付密碼等關鍵信息
來源:平安清遠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