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減負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日前,《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布了33條減負方案,其中擬規定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經家長確認可拒絕完成剩余作業,引發網友熱議。 11...
中小學生減負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日前,《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布了33條減負方案,其中擬規定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經家長確認可拒絕完成剩余作業,引發網友熱議。
11月5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予以回應。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浙江的減負33條,是一個面向社會征求意見的方案,目的是要根據社會反映和人民群眾的實際感受,進行進一步完善,并不是最后的執行方案。作業時間的規定實際上其出發點是為了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
他強調, 推進減負工作必須保持定力,遵循規律,綜合考慮各方的訴求,有增有減,把握好度。
減負在不同階段,針對的重點不同
俞偉躍在回答中表示,減負是一個綜合復雜的工程,政府、社會、學校等多方都有責任。減輕中小學學業負擔,不能簡單地通過縮短在校時間,減少作業量,降低課業難度,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觀,有增有減,減去強化訓練、應試刷題、校外超前超標不合理負擔,增加美育體育,特別是補上勞動教育短板,避免出現無差別、無目的、強制性的減負。同時,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化中高考改革,強化素質教育導向,解決好指揮棒的問題。
針對社會上“減負沒有成效”的說法,俞偉躍指出,減負并非沒有成效,而是在一定階段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他進一步解釋,減負是一個老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大體進行了6個階段的減負,從最初的改進教學內容的減負,推進了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課程的融合到遏制片面應試減負,推進課程改革減負,糾正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問題,再到深化學校治理減負,校內減負取得成效。
目前,學生學業的主要負擔來自于校外。面對新情況,減負又成為一個新問題。
“從2017年到現在,主要是減輕過重的課外負擔,主要是解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的問題,以開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為入口,提高育人水平為著力點,綜合施策,系統減負?!庇醾ボS說。
他指出,一年多以來,校外減負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比如,面向中小學的全國性競賽縮減為29項,主要為綜合素質拓展類的項目,并從源頭上剪斷社會培訓、競賽與中小學招生錄取掛鉤的利益鏈。
減負不是讓學生沒有負擔,成才必須要付出應有的努力
有家長認為,不應該再給自己的孩子減負,而有人則表示應該將減負進行到底,學業負擔到底應該如何理解?
俞偉躍解釋道,合理的學業負擔是必須的,學習不可能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合理的學業負擔是學生開發智力,激發潛力,鍛煉能力的必要條件。
他指出,我們制定的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標準、科學設置內容和各學科比例為學生完成學業提供基本依據,學生完成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對應的任務是其應盡的學習義務、應該付出的必要努力,這不應該是過重的學業負擔,減負不是降低課程標準,不是讓學生沒有任何負擔,成才必須要付出應有的努力。
此外,負擔的感受因人而異,同樣的課程,不同的環境、興趣、習慣、學習能力會造成學生全體或者個體對學習壓力的感受不一樣。目前,通過數據調查,義務教育階段有七成學生感到學業壓力不大。
就國際比較而言,俞偉躍表示,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生課內學業負擔在中上收入水平國家中大體處于中等水平,總體是適度的。
過度負擔還與學校教育教學密切相關。俞偉躍指出,有的學校辦學能力不高,教書教學能力不強,仍然存在搞題海戰術等問題,造成了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同時,有的學校存在對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沒有及時進行幫助、因材施教的情況,使得這些學生感到學業壓力過重。
“我們目前正從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教育水平來加以解決。”他說道,此外,過重負擔還受到社會嚴重影響,比如社會上存在唯學歷是舉的用人制度直接引導了家長的育人觀念。同時,一些政府受政績觀影響,片面以清北率、一本率等升學指標衡量學校的辦學水平,觀念和壓力逐級傳遞給學校、老師、學生。一些地方掐尖招生,也加劇了社會焦慮。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