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新聞廣播共同推出的系列報道《“科教興國”有我——“雙減”中的科學教育加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淮安市浦東實驗小學,探究自然奧秘,感悟時令之美。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太陽運動,對時令、物候變化規律做出的經驗總結,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當二十四節氣走進課堂,會迸發出怎樣的科學火花?
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新聞廣播共同推出的系列報道《“科教興國”有我——“雙減”中的科學教育加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淮安市浦東實驗小學,探究自然奧秘,感悟時令之美。
以下視頻來源于
江蘇新聞廣播
節氣融入課堂教學
校本開發拓展科學內涵
學生苗沐恩:“老師,我的身高是一米二八,影子是一米三。”
學生蔣天宇: “我的身高是一米四,影子是一米四二。我的身高和影子好像差不多。”
量身高,測影長…… 秋分這天,一堂特別的體育課正在淮安市浦東實驗小學的操場上進行。體育老師陳方方給學生們分發卷尺,讓他們通過親手測量,發現節氣中蘊含的自然規律。
陳方方:“大家發現了吧,我們的影子和身高的長度很相近,這是因為秋分這天正午的陽光直射赤道,在我們這兒陽光呈近45度角照射到地面,影子和我們的身體就像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度會比較接近。”
根植于農耕文明的二十四節氣猶如一張大自然的時間表,蘊藏豐富的科學道理和美學精神。淮安市浦東實驗小學深入貫徹落實“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號召,充分挖掘節氣中的科學元素,將傳統文化、科學教育、課后服務融為一體,形成了“科學課+自然奧秘探究”的學科融合模式。淮安市浦東實驗小學科學老師李巖說,每個節氣前不同學科的老師都會聚在一起,從學科角度出發,開發教學內容。
李巖:“比如秋分節氣,體育老師開發了測量影子的游戲,美術老師教學生們畫蛋和豎蛋,科學老師開發了探究樹葉變黃的秘密這樣一個實驗,以及日晷探究時間的活動,讓學生們學到了基本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掌握了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
掌握科學實驗方法
自主探究發現自然奧秘
立春制作空氣炮、夏至聽蟬鳴鳥叫、霜降模擬霜的形成……在淮安市浦東實驗小學的校園內隨處可見學生設計制作的科學展品、樹葉畫、手抄報等節氣作品。學校聚焦二十四節氣的探尋,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多層次科學研究活動,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請教他人,自主探索,在豐富的活動架構中感受四季律動和生命成長。
每個節氣都會下雨嗎?哪個節氣雨水最多?帶著這樣的思考,淮安市浦東實驗小學四(5)班學生吳佳瑤和同學們在廢棄的塑料瓶身上貼上刻度尺,制成了簡單的量杯,記錄下每個節氣的降雨量。
吳佳瑤:“我參加了學校的科學小組,制作了一些簡易的雨量器,通過數據的對比,我們對節氣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說‘清明時節雨紛紛’,那個時候淮安地區的降雨量的確比較多。我們還會繼續測量和統計,努力找出本地降水和節氣之間的關系。”
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不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而是教育觀念的升級轉變。在做好常態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學校通過開發與實施獨具特色的二十四節氣課程表——《四季律動:“旭日”生態課程文化》,讓學生走出教室,親近自然,實驗探究。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淮安市科學教育綜合示范學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淮安市浦東實驗小學副書記黃巖說:“學校將繼續加強與高校、農科院乃至氣象臺等多部門的聯動,多維度有梯度地開發《四級律動:‘旭日’生態課程文化》,引導學生熱愛科學,投身科學,并成為能進行科學生活和創意生活的人,甚至能成為未來的科學家、工程師,這是學校科創教育的重要使命。”
來源:淮安市教育局、江蘇新聞廣播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