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青春之光》現場課在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同心廣場開講,學生、老師和眾多文化界人士齊聚于此,共同見證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瑾雯 周仕興
5月9日,《青春之光》現場課在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同心廣場開講,學生、老師和眾多文化界人士齊聚于此,共同見證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黃文秀,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德愛村人,生前是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主動返鄉投身脫貧攻堅事業,帶領村民發展砂糖橘、八角等特色產業,推動電商扶貧,幫助88戶418人脫貧。2019年因公殉職后,被追授“七一勛章”“時代楷模”等榮譽。2024年9月,反映黃文秀事跡的《青春之光》編入新版語文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
樂業縣第一初級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們,在教師陸瑩的引導下,深入探尋黃文秀事跡背后的精神內核。從“我就是那個要回來的人”中感悟黃文秀毅然返鄉的堅定初心;在“我心中的長征”里領略她在扶貧路上的堅韌不拔;在“仿佛她還在一樣”中體會村民對她深深的思念與敬意……
課堂上,學生們積極踴躍,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黃文秀的優秀品質如同一束溫暖而明亮的光,悄然照進每一位學生的心田。
“來到百坭村上現場課,我仿佛親眼看到了文秀姐姐為鄉村付出的一切,她永不言棄的精神深深觸動著我。未來,我也要像文秀姐姐那樣,努力為自己的理想奮斗,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學生許若晨拿著自己寫滿注腳的《青春之光》課文堅定地說。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做發光照亮世界的人,期望借文字之力,讓更多青年學子感受榜樣的力量,從而樹立起遠大而崇高的人生理想。”《青春之光》作者祝紅蕾深情分享自己的創作初衷。
“教育系統應牢牢把握《青春之光》入選教材這一契機,在青少年心中種下家國情懷的種子,讓他們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立新說。
“廣西紅色資源豐富,我們要將其充分挖掘利用,打造極具地域特色的思政品牌,讓黃文秀精神在八桂大地的教育實踐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閆炳辰說。
百色市市長王永超介紹,近年來,百色市始終將傳承弘揚黃文秀優秀品質作為重要使命,以“文秀故事”為創作素材,打造出一系列文藝文學和影視作品;以“文秀標準”為人才標桿,培育出一支支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隊伍,為百色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光明日報》(2025年05月12日 08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