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廳聯合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江蘇省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9)》。報告顯示,近年來江蘇嚴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質量關。未來江蘇還將持續推動“學位擠水”,讀研想“...
日前,省教育廳聯合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江蘇省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9)》。
報告顯示,近年來江蘇嚴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質量關。未來江蘇還將持續推動“學位擠水”,讀研想“混”將越來越難。
能上能下,高校不再盲目追求“學位點”
學位授權點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依托和載體。過去高校將學位授權點作為實力的體現,在爭取學位授權點時無不施盡全力,但現在各高校的心態已經發生改變。
自2015年開始實施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以來,我省高校的學位授權點增設數量均小于撤銷數量,近三年的增設數量均不超過撤銷數量的2/3。2019年我省共撤銷博、碩士學位點19個,增列相應學位點12個。2018年我省共撤銷博、碩士學位點34個,增列相應學位點22個。各高校對學位點增設愈加理性,對學位授予質量更加關注,主動撤銷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可能達不到合格評估標準的授權點,積極增列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色鮮明的學位授權點。
與此同時,專業學位碩士招生比例進一步增加。目前江蘇在校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已達到8.63萬人,占碩士生總數的53.07%。2018年,江蘇省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約6.15萬人,其中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約2.57萬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約3.58萬人,分別較2017年增加1.42%和10.32%。也就是說,碩士招生規模的增長主要集中在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增量上。
能增能降,產教融合不斷強化
面向產業,學位專業招生規模也在不斷變化。報告顯示,從學科專業招生結構來看,江蘇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有6個學科專業2018年的招生增幅超過15%,網絡安全增加230.61%,藝術學理論增加32.88%,基礎醫學增加27.44%,中醫學增加25.58%。降幅較高的包括,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降低50%,地球物理學降低33.33%,農林經濟管理降低31.25%,天文學降低25%,地質學降低21.69%。
在專業學位碩士方面,招生增幅超過40%的包括,旅游管理增加114.29%,工程管理增加72.27%,中藥學增加50%等。招生數明顯下降的有,建筑學降低51.39%,城市規劃降低29.77%,翻譯降低9.51%。
據了解,近年來江蘇高校在推進產教融合方面進行探索,遴選1711人次產業教授到省內30多所高校任職,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等30多個領域;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361家省級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導師、8000多名企業導師和數萬名研究生進站開展科研活動。今年,省教育廳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華為公司等簽訂合作協議,未來5年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實施“集萃研究生培養計劃”,將按照碩士1萬元/年、博士3萬元/年、博士后5萬元/年的獎勵力度,培養600—1000名博士(后)、6000—10000名碩士研究生。未來3年,華為將在江蘇優選高校開展“創智計劃”,支持高校開發不少于10門在線精品課程或教材,培養不少于1000名具有華為人工智能工程師認證的學生。
能進能出,建立健全分流淘汰機制
不潛心學習,就畢不了業——近年來,江蘇積極構建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和監督體系,特別是推動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機制、時限終結機制和學術不端零容忍機制,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質量“出口關”。
報告顯示,2018年,全省應屆畢業研究生按期畢業4.2萬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應屆畢業研究生按期畢業4.2萬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
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無法完成學業,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還有少部分是因為學術不端。
分析指出,研究生延期畢業并非中國的獨有現象。延期畢業的主要是博士研究生,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只有57%的博士生在10年內拿到學位。我國博士生最多的培養年限為8年,目前按期畢業的博士生為66%—68%。博士生延期畢業的原因,有的是沒有研究成果、有的是導師指導不到位、有的則是學生主動延期以期產出更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據介紹,江蘇將認真貫徹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始終把質量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明年擬出臺《江蘇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提出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攬子行動方案。同時,加強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監測和評估,引導高校堅守質量底線,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高層次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