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2019年南通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第一梯隊名師培養對象第二次研修活動進入最后一天,南通市青年名師工作室領銜人高中組會課活動如約在南通市天星湖中學舉行。滋蘭樓外秋陽高照,錄播室內別有韻致...
11月5日,2019年南通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第一梯隊名師培養對象第二次研修活動進入最后一天,南通市青年名師工作室領銜人高中組會課活動如約在南通市天星湖中學舉行。滋蘭樓外秋陽高照,錄播室內別有韻致。學生的積極主動、課堂的不斷生成、聽課者的沉浸陶醉,是名師們的教學實力和人格魅力的明證。
【1】張淳老師執教英語課《M6U4 Project My commitment》
張淳老師的英語課設置了生動的語境,使學生掌握了部分重點詞匯和短語volunteers, chaos , worthwhile,make a difference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解讀,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尋找關鍵信息來處理長文,以及在學習中如何提問。各個模塊,層層推進,思路清晰,在動態生成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敖逃械?,非常道”,“seem casual but intentional”(看似無意實則有心)。
張淳老師的課堂行云流水、精彩絕倫。這源于他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對學生對教材對課標對課堂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以及對自身教育理念教學主張的執著踐行。
【2】范永梅老師執教物理課《交變電流》
范永梅老師從實驗現象激發學生合理猜想,讓學生通過理論探究證實自己的猜想,得出規律,然后引導學生用圖像表示規律,將實驗與思維、實驗與現代技術融合,既體現了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科的基本學習方式,又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落實到課堂的各個環節。
范老師的課堂完美演繹了自己的教學主張,以“問題——探究——應用”作為課堂主線,讓學生經歷探究的基本過程,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學生在快樂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思維在老師的引導下被點燃,課堂氣氛活躍,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3】戴繼華老師執教語文課《可以預約的雪》
戴繼華老師圍繞“讀—悟”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志性特點,采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賞析感悟。并緊扣林清玄散文的特點,以“細節、聯想、體察、感悟、啟發”為關鍵詞,引領學生品讀課文的每一個部分,課堂結構清晰完整。
從學生活動看,戴老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學生參與度高,能傾聽、能合作。課堂平凡起意卻能在深處挖掘,看似淡雅卻又濃墨重彩,精心而自然,達到了“自然、真切、深沉、韻味”的境界,體現出戴老師絕佳的教學基本功和深厚的學養。
【4】王曉東老師執教數學課《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王曉東老師從數學學習三大重要方法“觀察”“探究”“提煉”入手,以折紙實驗導入新課《拋物線的標準方程》,通過研討探究,理解拋物線的定義,又通過各類變式,對比歸納,培養學生類比、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坐標法及數形結合的思想,真正體現了“本真研學育素養”的教學主張。
王老師的課堂綜合采用學案導學法、直觀演示法和啟發法,在課堂上注重讓學生在觀察中感悟,在觀察中總結。整節課教學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學生思維活躍,在民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獲得了新的認識和情感體驗。
【5】吳建老師執教政治課《面對經濟全球化》
吳老師的政治課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和議題式教學方式相融合,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原則,以生活化議題教學為主線,以思辨性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感受經濟全球化、審視經濟全球化、融入經濟全球化。感性豐富的生活素材、具有極強沖擊力與針對性的時事材料帶給了學生更為開闊的視野。
吳老師具有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和教學技藝。學生初次見面的拘謹、面對新知的忐忑、挑戰問題的不自信等等在老師的幽默言語中巧妙化解,學生逐漸放開,積極參與,思維逐漸展開,認識逐漸深刻,課堂氛圍漸至佳境。
【6】管宏斌老師執教數學課《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管宏斌老師的這堂課以探究合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遵循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教學過程分為“復習舊知,提煉作圖方法”,“應用方法,合作探索軌跡”,“明確定義,感知幾何特征”,“交流總結,提出思考問題”四個環節,教學思路清晰、嚴謹,問題呈現有高度、有深度,教學過程互動、對話。
管老師的課堂學生主體性鮮明:上臺展示分享,學生獲得合作的成就感;作畫拋物線草圖,學生明確課堂要求;提出思考問題,學生的探究熱情進一步激發。教師之智慧與學生之智慧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不斷呈現。
【7】薛海兵老師執教語文課《群文閱讀:故事與主題》
薛海兵老師的課采取群文閱讀的形式,以《在鄉下》為主文,跨界文學與話劇。從獨幕劇《流亡者》開始,讓學生在表演中體驗戲劇沖突;接著分析全國卷滿分作文《最貴的捐贈》,了解小說故事矛盾沖突的逐步營造;然后詳細探討了《在鄉下》小說中的多組故事矛盾沖突及其作用;并進一步通過《喂鴿者》結尾研讀,探究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最后實踐課堂所學知識:將《在鄉下》部分情節轉化成劇本,并即興表演。
薛海兵老師的課踐行了他的格調語文理念。課堂有高屋建瓴的引領,又有平等民主的對話。學生參與度高,思考有深度,對話有品質,課堂格調氤氳而又活力滿滿。
【8】曾榮老師執教數學課《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曾榮老師的課首先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拋物線的模型,引出“拋物線”的定義;在此基礎上建立拋物線的標準方程,指導學生根據已知條件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焦點坐標、準線方程,感悟解析幾何的研究方法,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曾老師語言明快、幽默,善于“示弱”,步步引導,探幽析微。學生除了做思維的體操,還積極動手實踐,組間合作,多感官、交互式的“融通”教學思路,提升了課堂的厚度與深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曾老師借鑒陶行知的“即學即傳”,讓學生或教他人,或自我命制試題,這樣既得因此施教之效,又鍛煉學生,培養素養。課堂自然是精彩紛呈。
【9】鞠九兵老師執教語文課《百合花》
鞠九兵老師的課首先用電影《百合花》的一個片段導入新課,接著和學生們一起交流百合花的花語,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課文中茹志鵑所寫到的百合花。鞠老師帶領學生重點研討了這篇小說的人物、塑寫主體、情節、題蘊。
鞠老師的“智性語文”課大氣磅礴,旁征博引。雖然文本很長,內容很多,但鞠老師善于提綱挈領,抓住小說的主要特點,鏈接豐富的課外內容讓學生在比較中豁然開朗。同時又抓住作品的細節描寫和一波三折的情節引導學生學習寫作。課堂激情洋溢,精巧的設計中透露出教師智慧的火花,學生的性靈在文學欣賞中得到深度涵養。
【10】潘雪峰老師執教體育課《跑跳類體能發展》
潘雪峰老師的體育課采用挑戰性的游戲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練習,以促進跑跳類體能的發展。學生通過練習,掌握發展跑跳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經過不斷的自主體驗,逐漸熟練技術,最終能夠自我描述出動作基本要領,進行自評和互評。
潘老師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游戲教學手段和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紙牌”“石頭剪子布”“跳山羊”等游戲中以玩促練,真正體驗了活動的快樂,又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將枯燥、無趣的“跑跳”類教學內容變得主題鮮明、形式新穎。
投入的聽課者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