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隨著第38屆南京外國語學校科技節的熱烈進行,北校區美術館內人聲鼎沸,一場別開生面的雕塑作品展——《池魚思故淵》雕塑展正式拉開帷幕,為初中部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同...
11月15日,隨著第38屆南京外國語學校科技節的熱烈進行,北校區美術館內人聲鼎沸,一場別開生面的雕塑作品展——《池魚思故淵》雕塑展正式拉開帷幕,為初中部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同時也為科技節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氣息。
學生沉浸藝術氛圍,科技助力藝術創新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為了此次雕塑作品展,南京大學哲學博士、常州市雕塑家協會副主席謝淵不僅精心準備了其經典的《戲韻系列》作品,他還帶來了多件全新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在保留謝老師一貫的藝術韻味,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和思考,為展覽增添了更多的看點和驚喜。
展覽現場,初二13班的劉子萱同學分享了她的獨特體驗。她提到,在謝淵老師的講座中,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與藝術的緊密融合。科技作為輔助手段,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展現內心,讓藝術更加貼近大眾,即使是非專業人士也能通過科技表達自己的獨特思想。
與此同時,初二3班的周宥希同學表示,謝淵老師的《游園》、《遠方》等作品,不僅技藝精湛,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初二3班的朱笑宜同學則告訴記者,這次展覽讓她看到了雕塑的生動、親切且充滿靈性一面,更點燃了她對雕塑藝術的濃厚興趣,她很期待學校能開設更多的雕塑課程,讓自己有機會親手創作屬于自己的雕塑作品。
藝術家分享創作心得,傳統與現代碰撞交融
展覽中,一件由謝淵老師受學生啟發而創作的作品《五育并舉 學子之歌》尤為引人注目。這件作品融合了校園元素和彩鉛上色技巧,展現了青年藝術家與學生之間的深度互動。謝老師強調,藝術是心靈的橋梁,而科技則是實現這一連接的橋梁。現代科技如3D掃描、3D打印等技術的運用,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更多可能性,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藝術創作的行列中來。
南京外國語學校藝術教研組組長曹啟海老師對這次展覽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這次雕塑展是美術館新館的首展,通過謝淵老師的講解,同學們不僅領略了雕塑藝術的魅力,更深刻體會到了傳統文化與科技賦能的完美結合。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并期待未來能有更多藝術家和專業團隊走進校園,為南外的藝術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池魚思故淵》雕塑作品展不僅是一次藝術的盛宴,更是一次科技與藝術的創意融合。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南京外國語學校的藝術教育將會更加豐富多彩,為學生們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平臺。
通訊員 丁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賀東婷
攝影/視頻 高一鑫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