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黨旗在實踐中閃光”實踐團隊,深入中國航發沈陽黎明公司和中國航發貴州黎陽公司,實地觀摩航空發動機生產的全過程,尋訪奮斗在科研生產一線的青年奮斗者,挖...
這個暑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黨旗在實踐中閃光”實踐團隊,深入中國航發沈陽黎明公司和中國航發貴州黎陽公司,實地觀摩航空發動機生產的全過程,尋訪奮斗在科研生產一線的青年奮斗者,挖掘航空發動機背后的故事,感悟中國航發人薪火相傳的航空報國精神。
中國航發黎明的工作人員介紹,黎明公司已經實現了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制造、裝配、試車、維修的全流程生產,自1954年建廠后,共仿制、改進改型、研制了數十種型號的發動機,生產、修理了數萬臺軍用航空發動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航空發動機技術體系和工業制造體系,為國防建設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黎明工作人員告訴同學們,航空發動機的組裝需裝配數萬個零件,工作難度大,質量要求高。為實現保質保量按時交付,裝配廠在“李志強”班的引領下,不斷推進航空發動機制造數字化轉型,建成一批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開展技術創新項目,先后解決裝配技術難題50余項。這些成果源自于他們長期以來的深入實踐與不懈創新,每一次的突破都是智慧與汗水的結晶。
和黎明公司有著同樣紅色血脈、承載著鑄就國之重器使命的黎陽公司同樣來之不易,從大山深處走來,一步一個腳印邁出了中國航發的新征程,從菜花洞到新廠區,從老型號的量產到新型號的研發。黎陽人不懈追求的是產品至上,質量過硬。在裝配廠參觀時,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發動機出廠前要經過“兩裝兩試”,即至少兩次裝配和兩次試車。在裝配時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和程序,哪怕最后發現多出來一個再小的螺絲,也需要從頭拆裝檢查,解決問題后才能繼續生產。
為了傳承和發揚好航空報國精神,團隊深入尋訪了在黎明公司和黎陽公司扎根工作的南航能動前輩,聆聽他們口述歷史,悉心學習前輩教導。
黎明公司的兩位杰出院友高工從“工作”聊到“事業”,向同學們講述了自身認識的變化歷程。他們自南航畢業后初入工廠,學習如何裝配、維修、交付,在前輩們的帶領下,查資料、摸原理、找設備,經過大量試驗克服眾多技術難題,如今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一干就是一輩子,對中國航發人“國為重、家為輕、擇一事、終一生”的家國情懷有了更深的領悟,奔跑在為國“鑄心”的新長征路上,這不僅是中國航發人夢想的接力賽,更是航空報國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生動寫照。
黎陽公司的杰出院友目前承擔著國家某重要型號發動機研制任務,他向同學們分享了他在黎陽公司工作與生活的點滴片段,講述自己如何以滿腔熱忱,在航發領域茁壯成長的經歷。通過他的敘述,同學們感受到黎陽公司對人才的尊重與渴求,正是有了像黎陽這樣注重人才培養與人文關懷的企業作為堅實后盾,一代代中國航發人才能心無旁騖地“鑄心”攻堅,在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的新長征路上砥礪前行。
為了追尋歷史足跡,腳踏實地感悟“三線”精神,實踐團隊還前往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線貴州航空發動機廠舊址,追尋“三線”建設者艱苦創業的歷史。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以加強國防為中心,開展戰略大后方建設,并根據各地區戰略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一、二、三線。三線包括京廣線以西、甘肅省的烏鞘嶺以東和山西省雁門關以南、貴州南嶺以北的廣大地區。
先輩們初到貴州時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廠區周圍都是荒山野嶺,人煙稀少,沒水沒電。他們當時住干打壘,睡大通鋪,飲河中水,啃窩窩頭,邊施工,邊設計,邊生產。
同學們走進濕冷的“山洞車間”,目睹先輩們曾經在如此艱苦的生產條件下進行工作的機床、器械,看著黑板上殘存的生產計劃以及洞壁上的標語,這是三線建設的產物和三線文化的直接見證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本科生楊潤表示,“艱苦創業、敢打硬仗、求實創新、質量至上”的黎陽精神是老一輩在戰天斗地、克難奉獻的輝煌歷程中留下的寶貴財富,“國家利益至上,堅持科技報國,這將是我們不變的追求。”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